广州人爱花是出名的。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就发现岭南人爱种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后,厅堂房内也都摆满了花,便赞誉这里都是“彩缕穿花”的人。唐代诗人张籍曾赋诗描绘广州的冬天“海花蛮草连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清代中叶,广州就已形成了国内首创、闻名海内外的“迎春花市”了,在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广州市北京路财厅前)一带形成花市,数里长街,吐艳争芳,人潮涌涌。
建国前财厅一带夜景。清末,藩署前(即财厅前)已有了常年性花市,并有了“岁除尤盛”、“每届岁暮,广州城内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等特点。
1955年广州永汉路市民在选购盆景。
行花街、逛花市是广州人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哂。阿妈笑,阿爸喜,人欢花靓乐开怀……”广州童谣唱出了广州家家户户逛除夕花市的盛况。吃完团年饭,广州人举家游花街,人们置身于欢乐的花花世界中,赏花、品花、买花,在花街中徜徉漫游,享受着一年一度与群芳同在的美好时光。难怪不少外地人舍弃了合家欢聚的机会,留在广州过年;许多人专程千里赶来,也都想一睹广州花街的芳容。花街数十里,上万人同游花市,热闹非凡。家中办年货,如果没有盆栽的金橘和花,是不叫过年的。
改革开放以来,花市健康发展,规模逐年扩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建国后广州春节花市的第二个鼎盛时期。图为上个世纪80年代初,花市上的一家三口。
除夕前夕,市民将买到的年桔搬回家。
不少国家领导人和文人墨客到广州过年,都对广州的花市赞叹不已。1973年,随着邓小平复出,广州花市在经历几年的停办后重见天日。这一年春节前夕,董必武南下广州,触景生情,以诗抒怀:“除夕在羊城,重临盛会新。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
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广东花市迎来了新的生机,将广府妆点得更加漂亮迷人。
广州花市商业气息比较浓厚,逛花市也逛街买年货是传统花市的一大特色。1997年,一家开在花市的服装档。
如今各地花市上花的种类也不断增多,有几千块的高价花,更普遍的则是几十块甚至几块钱的年花,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了街坊们不同层次的需要,有钱的可以买高价花,省钱的则可以挑上几束,要的就是在这些年花中淘得过年的乐趣。买几束年花带回家,也就把春天带回了家。而每年热闹非凡的花市摊位拍卖,也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事。
2018年广州推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吉祥物:花花和城城。
花市在全市全面铺开,每个区基本都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了大型传统花市。在此基础上,越秀、天河等区举办了逛花市看花灯,荔湾等老城区恢复了水上花市等传统习俗。
荔湾湖上行花艇。
广州人爱说“行花街,转大运”,除夕,带上全家老少,喜气洋洋行花街,意欲来年和和美美,好运连连。
一家三口在和财神爷合影做兔形拱手礼。
2018年,广州春节花市更是不远万里开去了法国巴黎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它就像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法国人和当地华人一起感受广州春节花市的年味。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赵小满
图:广州日报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