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谦
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设计工作,研究领域涵盖历史环境保护更新设计、建筑遗产保护、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建筑历史研究等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中国传统城市的人居环境思想与实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岭南近代建筑美学研究》主要参加人。其主持的“从化广裕祠修复设计”获得了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是我国首次获得的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奖,参与写作的《中国民居建筑》获得了国家图书一等奖,曾获日本《新建筑》杂志社举办的《都市空间再生计划》国际竞赛佳作奖等,主持设计的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际(Cultural and Vban Landscape)荣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园林和景观工程设计一等奖,并主持南粤先贤馆,中国举重博物馆设计。
代表作品展示:
粤剧艺术博物馆
2012年,为保护和传承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艺术,广州市政府决定于荔湾老城区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选址所在的西关片区,历史上曾是粤剧活动的重要聚集地,粤剧名伶的聚居地。同时此地亦曾有辉煌的园林文化,南汉离宫别苑、清代行商园林都曾建于此。粤剧艺术在西关地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受西关水乡、园林、茶楼文化的影响,其演艺空间延伸到园林、茶楼中。为了更好的传承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核心在于从场所精神角度探讨粤剧文化存续的真实的“文化空间”,当这种种历史文化因素结合,这座博物馆的形式最佳选择指向“岭南传统园林”。
粤剧艺术博物馆结合该区域历史街区的改造以及荔枝湾三期改造工程,以岭南传统园林建筑形式沿广州旧城区荔湾涌南、北两岸布局,打造出广州旧城中心西关荔湾冲上重要的城市标志物。方案追求粤剧艺术与岭南园林艺术在精神内涵与园林表现上的气韵相合,园林式布局与原有城市肌理和谐相容,以“木包钢”的创新结构形式结合现代钢混结构,解决传统建筑园林意匠与现代建筑形式表现的关系问题。同时融入岭南传统三雕(石雕、木雕、砖雕)、两塑(灰塑、陶塑)、嵌瓷、彩画等岭南传统技艺,使粤剧艺术博物馆不仅成为保护和传承粤剧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更是一座集岭南传统文化、艺术、传统工艺与时代生活于一身的复合体验型博物馆。
南粤先贤馆
南粤先贤馆选址于广州市中心五仙观西侧,主展厅分上下两层。五仙观素有“广州祖庙”之称,是广州“羊城”“穗城”之名的发源地,美丽的五羊传说即源于此。五仙观内现存明代大殿和“岭南第一楼”,它们是最具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南粤先贤馆与其为邻,实虚相衬,圆融统一。五仙观不仅是典型的岭南山地建筑,而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着对五仙观历史环境的尊重,先贤馆的设计既突显了自身特色,又没有影响五仙观的格局,它以岭南传统园林形式来布局,由大小九处庭院园林组合空间,而主要建筑空间隐藏于地下。先贤馆建筑采用绿瓦坡屋顶,使其与历史肌理相融,利用下沉式庭院弱化体量,先贤馆以谦逊的姿态很好地呼应了五仙观的历史环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次是因势利导再现历史场景。史上曾有“坡山古渡”,五仙观一带曾是晋代古渡口,是广州的一处重要历史遗迹。设计者将先贤馆中心庭院挖出的红砂岩石还原成“坡山古渡”,真实再现“坡山古渡”的历史场景,这样既可供游人观赏,又为地下展厅带来了自然光线。目前先贤馆的建筑不仅与五仙观的明代建筑气韵相合,而且以现代结构的方式融古今于一体。
泮溪酒家
泮溪酒家创建于1947年,是中华餐饮名店、全国最大的国家特级知名园林酒家,集饮食大成于一体的美食园,在全国各地开有多家分店。接待过国内外国家级领导及各界名人五六百人次。它坐落于广州市西郊荔湾湖畔,与北园、南园一道合称为广州三大园林酒家。它荟萃了岭南庭园特色及其装饰艺术的精华:外围粉墙黛瓦、绿榕掩映;内部迂回曲折、层次丰富。整个酒家由假山鱼池、曲廊、湖心半岛餐厅、海鲜舫等组成,其布局错落有致,加上荔湾湖景色衬托,更显得四处景色如画。本次泮溪酒家微改造在尊重莫伯治院士原有设计格局的基础上,延续岭南传统园林精髓,完善荔湾湖整体格局风貌,致力于打造广州的历史文化地标。
华发容闳学校
将岭南传统之美,塑进校园风骨
容闳公学于岭南传统建筑风格中选择了岭南传统民居的样式,为了将岭南建筑地域特色更好地融入墨韵飘香的校园中,结合镬耳墙、人字脊等岭南民居传统要素,将岭南传统布局与设计特色植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在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中打通岭南元素和园林景观功能,让古典元素与现代精神内涵相融合韵,打造百年传承的岭南园林式书院。学校建筑设计外观以岭南元素为主,内部则根据岭南建筑特有的空间布局,因地制宜。设计团队借鉴岭南四大园林的特色,讲究“精、疏、折、借”。“精”“疏”实际上是空间节奏的变化,闹与静、大与小、空与满,对比之下显现精致与疏朗,这是中国传统美学一脉相承的气息和节奏。
齐白石篆刻博物馆
项目位于湘潭市,2019年设计,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现已经建成。作为齐白石文化长廊中最为重要的一座新建建筑,齐白石篆刻博物馆设计在“印内营园”,以求内部居游之意趣,并化外部环境之窘乱。
(本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