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2016年以来,广东省累计援助扶贫协作地区各类帮扶资金671亿元,派出党政干部480人、教师医生等人才9597人,引导13710家企业实际到位投资3543亿元,实现消费扶贫金额591亿元。
昨天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广东省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宋宗约介绍说,广东实际承担了对广西、四川、贵州、云南4省(区)14个市(州)共93个贫困县的帮扶,其中深度贫困县62个,目前,协作4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已全部实现摘帽,向党中央交上一份合格的广东答卷。
据介绍,2016年以来,广东吸纳中西部地区贫困劳动力在粤务工387万,共有307个镇与扶贫协作地区370个贫困乡镇结对,943个村(社区)、2446家企业及457家社会组织与扶贫协作地区398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459家医院、1217个学校与扶贫协作地区799家医院、1341个学校结对帮扶。财政援助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派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引导企业实际投资额、消费扶贫、稳岗就业、社会力量助力挂牌督战投入、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等九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多年来,广东各级主动作为,创造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广东经验”“广东模式”,运用“630”扶贫济困日平台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扶贫协作等“四大创新举措”,实施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等“四个特色做法”。自2017年国家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以来,广东省连续三年在考核中评价为“好”等次,
宋宗约说,广东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农村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开发措施,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大的问题依然突出。201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多举措、全方位强化对口扶贫工作,明确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市结对帮助粤东西北11个地市及肇庆市脱贫攻坚,承担帮扶相对贫困村1719个、贫困户11.6万户、贫困人口35.3万人的脱贫任务。目前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的35.3万贫困人口,1719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脱贫攻坚任务总体完成。在对口扶贫工作上,广东创造了可学可复制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建立的对口扶贫模式。珠三角6市高度重视帮扶干部队伍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把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年轻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做到“尽锐出战”,如,广州市向梅州市、清远市派出637名帮扶干部(协议数491名)承担起477个相对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
深圳市委副书记郑轲在发布会上介绍说,深圳历年累计投入到对口帮扶的财政资金445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疫情防控等影响,财政资金投入不仅不降低,反而增加,全年共投入45.4亿元,比2019年(35.67亿元)多9.8亿元,推动实施一批农村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易地搬迁、饮水安全、学校和医院建设等项目。深圳把消费扶贫作为对口帮扶的重要举措,积极谋划创新,逐步构建了好机制、好产业、好产品、好渠道“四个好”的可持续消费扶贫模式。今年以来,深圳累计采购扶贫产品105亿元,带动2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
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刘卫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说,11月20日,广西宣布大化县、都安县等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深圳已成功帮助百色、河池17个贫困县、1680个贫困村、172.7万贫困人口脱贫。截至目前,深圳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叶卡斯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