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1月13日,佛山市南海区召开鲲鹏人才大会,发布《南海鲲鹏人才计划》。作为南海区“十四五”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南海将在未来5年内投入超50亿元,面向全球招才引智,大力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今年是南海实施“人才立区”战略的第十年,“南海鲲鹏人才计划”作为南海“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纲领性文件,将进一步提升引才竞争力和吸引力。
当天大会上,多个高层次人才及团队获发放奖励扶持。其中,发放的安家补贴最高达1000万元。此外在大会现场,孙公权团队“天佑之星”项目获得佛山市、南海区量级扶持资金共1亿元。
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在大会上表示,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才南海创新创业,在南海大显身手、大展才华,“如鲲一般畅游四海,如鹏一般翱翔九天。”
引才: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发布
投入超50亿全球揽才
作为2021年南海区首场全区性大会,本次大会参会人员的规模可谓豪华:南海区领导几套班子主要领导,区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区直部门一把手、各镇街书记和镇长,以及多名院士、国家省级高层次专家、高校、科研平台、高科技企业代表等参会。
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在大会上表示:“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南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闫昊波代表南海区委、区政府,诚邀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南海创新创业,寄望天下英才“如鲲一般畅游四海,如鹏一般翱翔九天”,与南海一起奋斗向前。
“《南海鲲鹏人才计划》的名称,源自《庄子·逍遥游》中关于‘鲲鹏’的表述,寓意天下英才齐聚南海,就像鲲一样遨游、像鹏一样翱翔。”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会上对《南海鲲鹏人才计划》进行解读。他介绍,南海将在未来5年,投入超50亿元,大力支持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发展。包括每年5亿元人才和团队扶持补贴经费,5年共投入25亿元;另投入5亿元的天使和20亿元“双创”投资基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解读:
四大工程发力
砸重金吸引高精尖缺人才及团队
随着《南海鲲鹏人才计划》的发布,一大批高含金量的干货措施浮出水面,力度之强、创新之大,在南海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作为南海“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纲领性文件,《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具有系统化、覆盖广、全链条、力度大四大特点。
根据《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南海将围绕“四大人才工程”,即尖端人才“领跑工程”、菁英人才“青蓝工程”、产业人才“倍增工程”和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从政策扶持、平台培育、机制创新、服务优化四方面着力,充分发挥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效能。
扶持对象覆盖各层次各领域人才,包括区内全职工作、自主创业、柔性引进的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各层次的一至七类人才。根据计划,对掌握“卡脖子”技术、能引领南海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精尖缺人才和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特殊支持;对获评区“天佑之星”项目的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扶持,对在南海的省市级人才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配套扶持;对企业引进海内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博士9万元、硕士6万元、学士3万元的引进扶持。
在技能人才培育方面,对向南海输送毕业生的职业院校,将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在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南海每年将各投入至少1亿元,分别用于基础教育和医卫人才队伍建设。
为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要素流动机制,南海还创造性开展“人才离岸创业孵化”合作,对异地入孵南海“双创”基地的人才或团队,可视同在南海工作,经认定享受与柔性人才同等的政策待遇。
配套:
34份文件拟完善、出台
南海打造人才闭环
根据区域发展定位和人才创新发展需求,南海加强顶层设计,目前已系统规划人才、科创、产业三大领域政策任务,拟完善和新出台34份文件,建立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铁三角”闭环,进一步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发展格局。
除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外,根据《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十四五”期间,南海将在“人才自主培育”方面发力。一方面,通过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加大“双创”人才的引育力度;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区内企业自主培育创新人才。
人才价值作用的发挥,需要依托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南海区将砸下重金:对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分别给予最高150万元、100万元扶持;对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最高补助100万元;同时,政府将对本地企业的创新产品优先推荐采购。南海希望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获取创新效益和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
在科技金融支撑方面,南海设立首期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种子期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同时南海将发挥20亿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大力支持培育成长期科技企业发展壮大。
服务:
未来2年内
提供超3.2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
人才引得来,能否留得下?优质的公共配套、贴心的人才服务很关键。这一方面,《南海鲲鹏人才计划》干货满满。近年来,南海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经济发展活力、教育医疗水平、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可以与一线城市相并肩。以教育为例,南海每年教育事业投入占公共支出的20%以上,本科上线率达75.9%,历年高考各项上线率名列全省前茅,达到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水平。在《南海鲲鹏人才计划》中专门提出实施社会事业人才“荟萃工程”,加大文教医卫等人才队伍培养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南海公共服务和文化供给质量。
教育方面,南海提出基础教育“南海学者奖励计划”,未来五年内,每年将投入不少于1亿元,引育一批国家级教育杰出人才,壮大名师队伍;医卫方面,南海提出医卫人才“521计划”,未来五年内,每年砸不少于1亿元,培养近千名顶尖医生。
为给来南海创新创业的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配套,未来五年,南海将筹集不少于3万套租赁住房,进一步满足人才安居乐业的需求;未来两年,提供不少于3.2万个优质义务教育阶段学位;同时组建人才医疗保健专家团,并为人才提供每年最高5000元的健康体检标准和2000元医疗补贴。
数读南海人才
从2011年开始,南海推进实施“人才立区”战略。10年来,南海共出台人才政策58份,贯穿人才评价、引进、培育、服务的全链条及创新创业孵化、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各环节。
目前,南海区人才总量超过55万人,其中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5.9万人,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合计约7.5万人。
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其中中外院士2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70人,增幅34倍。
截至2021年1月,共认定十四批一至七类及特色人才21215人。
累计引进各级人才团队266个,其中省级人才团队4个、市级人才团队111个(占全市64.5%)、区级人才团队171个(其中16个获得市级团队立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40亿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温利 通讯员:基石
图/通讯员: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