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日前公布了“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评选结果。广州包括荔湾区广雅中学先秦至明清遗址在内的三处项目入选。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自2016年开展以来,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南粤古驿道及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得到深化拓展,活化利用实践呈现多元、创新发展,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成为文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2018年度“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评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梳理近两年来的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关注和投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共同指导,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与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再次联合主办“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评选推介活动。1月14日,专家组经过对申报材料的审核与讨论,通过不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15项“重大发现”。
“南粤古驿道重大发现”入选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重大发现 项目申报单位
1 韶关市乐昌市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 韶关市乐昌市抗战时期坪石办学先师旧居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华南研学乐昌工作专班
3 肇庆市封开县粤桂古驿道长安段 封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4 肇庆市怀集县怀梧古驿道桥头段 怀集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5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先秦至明清遗址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6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汉至清代遗址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7 广州市增城百花古道(官道) 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8 潮州市饶平县西片古驿道 饶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9 湛江市徐闻县海上丝绸之路遗迹调查(含二桥遗址环壕遗迹及那屯村古道遗存) 徐闻县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0 江门市开平市富食村古道遗存 开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1 云浮市罗定市凤阳古村 罗定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12 清远市连州骑田岭古道(七里塝段) 广东工业大学 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13 珠海市东澳海关古道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14 珠海市凤凰山古道和长南迳古道 珠海市自然资源局
15 阳江市阳西县双鱼城海防古道烟墩岭烽火台遗址 阳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本次评选出的15项“重大发现”涵盖了文物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的重要发现与成果,分布于省内10个地级市,体现了南粤古驿道丰富的遗产构成类型与价值内涵。
一、古道和交通史迹
如清远市连州骑田岭古道七里塝段,是骑田岭古道的一段捷径,可连接萌渚岭潇贺古驿道,形成一个联通湘粤桂三省的道路网,沿线还保留着驿亭、兵营古堡和拱桥等遗迹;潮州市饶平县西片古驿道是联结闽粤两省四县的通路,自古为关乎政治、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邮驿之路和盐粮古道,在近代更是一条红色之路,1927年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沿西片古道到上饶茂芝召开了著名的军事决策会议“茂芝会议”。
二、城市与村落
如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的考古发掘项目发现了41座先秦时期的古代墓葬,是迄今考古发现的距离广州古城最近、分布最集中的先秦遗存;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的考古发掘项目位于“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心,发现了布局规整的52个宋代磉墩遗迹,提示曾存在一处高等级、大规模的宋代建筑,这些考古发现都为探索广州建城及发展历史提供了新材料;云浮罗定凤阳古村为广东省古村落,村中贯穿着明代州驿道,并保存有清至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和泷州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商品生产与贸易史迹
如湛江市徐闻县二桥遗址附近发现的环壕遗迹中出土了珍贵的西汉早期遗物,包括迄今在东南沿海地区除广州之外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件典型秦式蒜头壶口沿残片,为研究汉代徐闻港地望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提供了新材料;珠海市东澳海关古道是目前全省发现的唯一一条海岛上的古驿道,也是海关机构与海防要塞结合设置的重要代表。
四、多元文化史迹
如珠海市凤凰山古道与长南迳古道穿越凤凰山汇聚于岐澳古道通往澳门,不但是古时珠海人民通往澳门谋求生计的通路,也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通道,推动着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韶关市乐昌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与“坪石先师”旧居,是抗战时期粤港澳三地学府在烽火中播迁粤北办学、维系中华文化教育不堕的实物证明,在华南乃至全国的教育历史上留下光了辉的一页。
入选项目介绍
1.韶关市乐昌市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民国)
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迁至坪石办学,理学院数学天文系在塘口村建立了一座天文台,配有子午仪等重要仪器供师生教学实习。遗址于2019年年底发现,在史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踏查和考古发掘,揭露出完整的基址,与文献相互印证而确定。这是我国高校在烽火岁月中坚守现代天文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有力实物证明。
2.韶关市乐昌市抗战时期坪石办学先师旧居(民国)
抗战时期,随着国立中山大学等一批大、中院校迁至粤北办学,宜乐古道边的山区成为战时的一方学术乐土。我国《资本论》最早中文全译本翻译者之一王亚南先生执教于经济学系,他的旧居“坪石野马轩”在其学术生涯和中国经济研究中都具重要价值。“野马轩”遗址处留存有古井和两棵古树,经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鉴定,分别为朴树和贵州石楠,树龄在150年左右,它们经历古道的沧桑,也见证着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学园的传讲。此外,法学院梅龚彬先生及理学院任国荣、邹仪新等众多坪石先师的旧居也逐一发现,为丰富抗战办学历史及学科史研究增添了宝贵资料。
3.肇庆市封开县粤桂古驿道长安段(明清)
粤桂古驿道起点于肇庆市怀集县岗坪镇,全长约18公里,由北至南贯穿封开县长安镇。长安镇地处两省三县交汇处,此段古道在明清时是区域内交通要道。沿线有驿亭、古井和古桥等16处古迹,其中以6座古桥为主要特点,包括拱桥和石梁桥,对研究明清桥梁建造发展有一定价值。
4.肇庆市怀集县怀梧古驿道桥头段(明清)
怀梧古驿道桥头段起点于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岩旺村,终点于桥头镇岑元村寻源谷,与封开县接壤。清代桥头镇境内有两驿铺,分别为下埠铺和旱迳铺,此段古道是怀集通往梧州的官驿邮路。古道现存长约10公里,沿线有岑元岭古屋、岩旺鼎建岐岭路记碑、岩旺莲花巷口石拱桥、保丰石拱桥、岑元美目私塾等古迹。
5.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先秦至明清遗址(先秦至明清)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广雅中学复建工程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先秦至明清各时期遗迹188处。最重要的发现是先秦墓葬41座,出土铜剑、铜斧、玉玦等器物,初步判断为春秋战国时期。这是迄今考古发现的距离广州古城最近、分布最集中的先秦时期遗存,为探索广州建城以前珠江北岸、越秀山附近的人类活动,以及广州建城历史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6.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汉至清代遗址(汉至清代)
项目位于“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心”,考古发现了400余处汉至清代的生活类遗迹,包括52个布局规整的宋代磉墩,提示一处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宋代建筑。在历史上,此处位于唐以前广州城西出城门后主要通道的北侧,也是宋以后广州城东西向主干道的北侧。遗址内还发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窑口和其他较为少见的陶瓷器,表明唐宋时期在此处存在频密的陶瓷贸易,也佐证了广州在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
7.广州市增城百花古道(官道)(明代)
百花古道位于增城区荔城西四五公里的百花林峒,属增城古驿道西路,是古时入城的古道,起点荔城街汤屋,为明代增城三贤之一汤文经的故里。古道沿线有大佛岭、木棉山等秀美山峰,是古时荔城文人逸士雅游之处,沿线留有新石器时代遗址、百花林摩崖石刻、古村、庙祠残垣、解放战争后期增城人民第二大队驻地旧地等文物古迹,还流传着很多古道传说,地理和人文历史资源丰富。
8.潮州市饶平县西片古驿道(明代)
位于上饶镇北西岩山风景区,从西片村到梅州大埔县枫朗镇三溪村全长共9公里,西片村地界内4.5公里。现存石板路约2.5公里,盘山而建,最长路段为365级阶梯,因“长、险、直、奇”人称“天梯”。古道沿线有西岩寺、分水亭、伯溪泉等古迹,也分布有客家土楼镇福楼、华封楼等文物资源。西片古驿道是闽粤“两省四县”必经之地,是邮驿之路、盐粮古道,也是一条红色之路,1927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经古道最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9.湛江市徐闻县海上丝绸之路遗迹调查(含二桥遗址环壕遗迹及那屯村古道遗存)(汉至明清)
考古调查中在二桥遗址保护范围外发现环壕遗迹,出土了珍贵的西汉早期遗物,其中一件蒜头壶口沿是迄今为止东南沿海地区除广州市以外,发现的唯一一件典型秦式蒜头壶。根据调查发现的大量西汉早期遗物来看,徐闻沿海地带营建城邑的起始年代可提早至秦末汉初,为研究汉代徐闻港地望和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那屯村古道遗存位于大水桥水库东北角,残存长度约180米,路面由玄武岩条石横铺砌筑,保留有清晰的车辙痕迹。此处古道与海安千户所城遗址内的古道遗存基本一致,判断二者属同一历史时期并相互关联,历史上在军事辎重运输、情报传递、商贸往来中应发挥过相当的作用,对于进一步揭示雷州半岛的水陆联运、道路驿铺制度、海防贸易机制有重要价值。
10.江门市开平市富食村古道遗存(明清)
遗存位于开平富食村大沙河水库的西北部,因水位下降库床裸露而发现。遗迹残存长度约125米,宽约4米,路面为鹅卵石平铺而成,平铺厚度约5-8cm,下层卵石较表层颗粒更大,两侧路缘部分保留用较大卵石铺成单列的平直线。遗迹发现处附近有独鹤山,明代设有独鹤驿,由驿道相连,为肇庆府通达下辖属地的节点,明末还设有屯兵的独鹤营。此次发现的古道遗迹为开平大沙古驿道和区域内驿铺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11.云浮市罗定市凤阳古村(明至民国)
凤阳村是广东省古村落,又称羊塘头村,明万历年间建村。村内共有南北纵横贯通的古巷7条,红石铺砌,其中泽汇路原为州驿道过村的一段,路段全长约200米,路宽3米,曾是一条繁华小街,设有驿站,晚清之后逐渐失去面貌。古村落核心区现存以陈氏宗祠为中心的祠堂、戏台、门楼等清至民国建筑30余座,还有泷州歌、凤阳宗祠祭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历史上还有很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名人事迹,目前多处古建筑已经活化利用为文化教育展示场所。
12.清远市连州骑田岭古道(七里塝段)(秦末汉初)
清远连州骑田岭古道(七里塝段)位于连州星子镇和瑶安乡之间,近5公里长,是连州骑田岭古驿道的一段捷径。从郴州桂阳县至星子镇后,可以通过这条古道至丰阳,经东陂到达连州,还可以经丰阳到南风坳。这段古道将骑田岭的秦汉古道和萌渚岭的潇贺古道相连,形成一个联通湘粤桂三省的道路网。七里塝古道本体保存情况较好,沿途古迹众多,包括九寿亭、华村凉亭、明代枇杷汛兵营古堡、石拱桥等等。
13.珠海市东澳海关古道(清代)
东澳海关古道是目前全省发现的唯一一条海岛上的古驿道。东澳岛是清末清政府税厂所在地,已发现的古道遗存长度超过820米,有报关船停泊处、水手房遗址、海关办公区遗址、庙湾、海关生活区遗址、东澳岛铳城和东澳岛摩崖石刻等遗址。作为广东省罕见的海关机构与海防要塞结合设置的重要代表,东澳海关古道有着较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14.珠海市凤凰山古道和长南迳古道(明清)
凤凰山古道为香山古道珠海凤凰山段,全长约20公里,局部路段仍留存原有的石板路。长南迳古道属岐澳古道珠海段,全长约5公里,现状遗存约3.5公里,为羊肠小道。两古道穿越凤凰山,汇合于岐澳古道通往澳门,是古时珠海本地群众去往澳门谋求生计的通道,同时也在早期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托,也是西学东渐的主要通道。
15.阳江市阳西县双鱼城海防古道烟墩岭烽火台遗址(清代)
遗址位于阳西县上洋镇石门村。明清时期当地居民为抵御山匪海盗组织民兵队伍,在高地修筑大土堆或砖石堆作为烽火台传递信号,当地也称之为“烟墩”。此次发现的两处烽火台遗迹一为土堆,一为砖石堆,都还遗留有小段通往村落的石路,也是古驿道的本体遗存部分。烟墩岭烽火台反映了明清时期古驿道沿线居民自发抗击匪寇的军事意图,是研究阳江地区明清海防文化的重要遗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图:主办方提供
通讯员:粤文旅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