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一年一度的河源市连平县忠信花灯节系列节庆活动,随着今日上午“化灯”仪式的举行而降下帷幕,至此,河源市2023年系列新春非遗民俗活动也将暂告一段落。
今年春节以来,河源市各县区的新春非遗民俗活动接连不断上演,非遗文艺节目内容之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该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的捕鱼节、连平县大湖镇五禾村五果自然村的“踩”(柴)龙闹元宵、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从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日连续三天的“追龙”非遗民俗活动、龙川县的木偶戏、紫金县的花朝戏、和平县的采茶戏等非遗民俗活动,新春期间在各地城乡轮番上演,丰富多彩的河源客家文化系列非遗民俗活动,引客纷至沓来。
据连平县大湖镇党委书记黄秋跃介绍,大湖镇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拥有红色文化、古色客家、绿色生态“三色”优势资源,是河源市市级旅游专业镇,也是连平县重点打造的“东部旅游精品小镇”。该镇还拥有丰富的古村落、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资源,有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湖东大湖寨、第七批广东省古村落油村何新屋、市文保单位盘石白云楼、粤赣古驿道等具有浓郁客家文化特色的历史古遗存,而大湖镇的“踩”(柴)龙闹元宵、舞香火龙、吊灯习俗等新春民俗活动,更是该镇对外展示的系列文化特色品牌。
时隔三年,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新轮村也在春节期间举办了连续三天的“追龙”火把节,现场鞭炮、烟花不断,万人上街“追龙”,组成了一条巨大的“火龙”,在新春期间闹热了一度沉寂的乡村。据当地文献史料记载,上莞镇新轮村追龙活动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十二或正月十三,河源市连平县大湖、忠信、绣缎、油溪、高莞、三角等镇乡民都要选择这一天举行一年一度约定俗成的吊灯、上灯(赏花灯)仪式,到了农历正月十八或正月二十还要举行化灯仪式,至此才算是忠信花灯节的节庆活动正式结束。据当地史料记载,忠信花灯的吊灯习俗,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六个环节组成,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不同,从腊月二十五日到正月十八或正月二十,跨时较大,场面相当热闹。近年来,河源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广旅体局组织举办以“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为主题的新春节庆民俗活动,现已深入民心,并在各地相继展开。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焕阳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黄进强、何志培、严云飞、曾志明、曾春雄、李平、蓝天明、杨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