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广州> 正文

黄埔区立下军令状:力争三年内完成66个旧改拆迁项目!

2020-07-01 08:08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6月30日下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任务工作推进大会,向各街镇下达攻坚责任书,动员全区力量全速推进旧村拆迁工作,力争到2022年底完成66个重点旧村改造项目的签约拆迁。

该区在全市率先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决胜三年完成旧村拆迁攻坚任务工作方案》及《作战蓝图》,高标准谋划未来3年旧村改造拆迁计划。相关方案对该区17个街镇66个改造项目的年度拆迁任务、实施推进计划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计划铺排,明确了20个主要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梳理汇总了7个部门的支持政策。

据悉,66个重点旧改项目覆盖了三大重点发展区域,其中黄埔港片18个、科学城片28个、知识城片20个。66个旧改项目拆除房屋合计3278万平方米,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28亿元,社区卫生设施面积新增约61万平方米,教育配套面积新增约367万平方米。三大重点区域通过旧改拆迁以及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社区微改造,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实现园区有蝶变、产业有跃升、城区换新颜、民生大改善,着力打造精品城区。

黄埔区龙湖街汤村村五福堂旧村改造项目原状

黄埔区龙湖街汤村村五福堂旧村拆迁后

“三旧”改造:黄埔区七成以上村社纳入

据悉,黄埔区此次重点改造的旧村项目共66个,共涉及44个行政村(含转制社区),建设用地31.93平方公里,占全区旧村总建设用地的83%,除部分微改造、整体搬迁、乡村振兴或不在核心区域、重点路段、重要节点范围内的行政村外,七成以上的村均已纳入本次改造计划。

本次行动计划以“一村一图”的形式,对66个改造项目的方案审议、控规调整、用地手续办理、开工竣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土地出让金收入等关键环节的工作进度进行铺排,并以半年时间为节点对各街镇、各项目的拆迁任务进行明确,确保每个项目按时间节点如期推进。

《作战蓝图》明确提出,2020年底完成拆除率100%的项目数量为21个,拆除房屋1071万平方米;2021年底,完成拆除率100%的项目数量为28个,拆除房屋1582万平方米;2022年底,完成拆除率100%的项目数量17个,拆除房屋626万平方米。

截至目前,黄埔区共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21个(全面改造54个、微改造项目67个),开工建设面积760多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90多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面积90多万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连续三年在全市“三旧”改造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

全省试点:打造旧改“黄埔模式”

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年大变化”,中新广州知识城要“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围绕北部牵引、中部建带、南部成链,黄埔区正加快构建“四区四中心+一区一园”发展格局,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五年大变化”的基础在于城市面貌大变样,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有高品质城市生活。如果不补齐城市建设的短板,不下决心解决城市病问题,村中还是有城、城中还是有村,五年就难以实现大变化。

此次黄埔区推进66个旧村项目,就是要通过加快旧村征拆,串联成线、以点带面,实现三大片区联动发展、一体发展,形成北中南区域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五年大变化”。

据悉,黄埔区此次重点推进的几乎全是旧村全面改造项目,项目数量、改造规模、实施难度空前。要在三年内“啃下”旧改拆迁最难的“硬骨头”,任务相当艰巨。

如何确保三年、力争两年完成任务?黄埔区抓住全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契机,提出“改”“快”“活”三字旧改方针,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创新,坚持规划先行、以人为本,拆建并举、破立结合,开创城市更新的“黄埔模式”。

去年9月,该区出台“城市更新10条”政策,聚焦“快批、快拆、快建”,进一步将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有机结合,多项政策走在全省前列。比如,首创城市更新项目负面清单、试行容缺审批等政策,优化项目年度计划管理体制,统筹评估融资地块楼面地价、统一项目安置补偿方案编制标准,进一步明晰项目准入门槛,接通省市城市更新政策“最后一公里”。

再如,创新“商改商”模式,允许用地空间腾挪整合、土规规模及转用指标置换、留用地或预支留用地按政策纳入旧村改造,有效破解因土地零散而难以统筹平衡的问题。此外,还建立区领导干部挂点包干街镇、街镇领导干部挂点重点村社、村社干部包干到户等机制,将5000万元以下拆迁补偿审批权限下放到街镇,给街镇“赋权、加力、增效”,多点齐发加快推进更新改造。

审批提速:城市更新主要手续压缩为3项

数据显示,2019年黄埔区重点旧村改造项目拆迁面积达450万平方米,超历年总和。2019年该区“三旧”改造贡献约1200亩新增建设用地奖励指标,占全市三分之一,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本全部来源于“三旧”改造的奖励指标。

此外,针对城市更新项目实施阶段报批报建以及办证审批慢、程序多、耗时长等“中梗阻”,黄埔区出台“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审批流程再造20条”。目前,城市更新60项主要审批手续压缩为3项,项目改造方案从批复到取得施工许可动工建设从原先1年半时间压缩至最快3个月内。

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对于区内开发条件成熟的集体留用地,由村集体自行投资开发,自主经营管理。难以独立开发的,通过政府反租反购等方式,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总部项目,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蝶变效应”:产业用地改造后,预计地均产值为改造前的4倍

与此同时,坚持“产业优先”改造策略,协助改造主体挖掘产业内涵、策划产业项目,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汇聚集中,形成关联性强、集约度高、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鱼珠智谷为例,经过5年的改造和运营,该项目以4万平方米的园区,创造高达20亿元的年均产值,单位“亩产”达到全省顶尖水平,通过实现村民、园区、政府多方受益,引发区域发展的“蝶变效应”。全区经改造的产业用地,预计地均产值高达200亿元/平方公里,为改造前的4倍。

类似鱼珠智谷这种由低效物业发生蝶变效应的产业项目,正在黄埔陆续涌现。文冲石化路以东旧村改造项目将规划建成中国游戏谷,横沙村级工业园将致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庙头村将变身海丝文化创意园,南湾村将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