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本期《学习笔记》专栏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特邀中央党校、市委党校专家与广州党员干部群众,第一时间学讲话、谈体会、说落实、讲成效,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总书记重要讲话摘录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辅导员 中央党校教授刘素华: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最有效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我们有了一个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坚持依法治理。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诞生的背景之一。第二个大背景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我们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新三步走战略”如何实现呢?我们需要通过制度和规则去推进和保障才能实现,制度和规则实际上就是法治。依法保障国家战略方针的实现,才是比较可靠和明确的。第三个大背景是统一思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两个维护”,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是我们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障,也是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辉煌成就,解决了14亿人的温饱,实现了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治理成效。而这些成绩,是在坚持宪法规定的党的领导下,即坚持法治的前提下逐步推进的。2018年宪法也将坚持党的领导这一行之有效的政治原则作为最高法的规范巩固下来。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11个坚持”。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最核心的仍然是强调了我们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这背后有一个深刻的时代含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包括“十四五”规划的建议都特别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法治是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法治的问题,社会上曾有不同的声音,实际上,这是没有搞清楚我国法治的性质。
当前,我们要推进各方面的建设,而依法推进是根本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会让我们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实现预期目标。要快速、准确、高效地推进我国各项工作的进度,坚持法治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我们未来各方面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最有效、最直接、最能体现人民至上的保障。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辅导员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张微: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日,总书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个方面的要求,即“11个坚持”。2018年8月2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曾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概括为“10个坚持”。从“10个坚持”到“11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法者,治之端也。”在此次会议上重点强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谓立意深远。
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是良法善治,“良法”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制度之间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协调性,而“良法”恰恰就是具备这些特性的良好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实现“良法”之治,就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除此之外,还要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注重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律体系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着力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我国法治体系系统性、规范性和协调性的重要方面。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取决于“良法”的建设程度,还取决于“善治”的实现程度。在我国,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也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要不断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邓成明:
推动立法上水平 构筑法治新高地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为我们今后继续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坚持立法服务全市工作大局,及时落实市委推进改革的部署安排,对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作出立法安排,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的精准衔接。要加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立法,推动临空经济示范区条例和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的制定出台。要大力推进民生领域立法,安排教育、养老、慈善等立法项目。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拟在明年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定并修订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在今年出台禁止滥食野生动物条例后,明年对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进行修订。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区人大常委会在征集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联系人大代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年通过各区征集法规修改意见共计439条。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完善民主立法的各项制度机制,引导和推动公众有序、有效参与广州地方立法,让立法成为人民群众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另外,广州立法始终坚持质量优先,逐渐形成了地方立法的广州品牌。为了让法规立得好、行得通、真管用,我们不断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精益求精,对法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反复论证、多次审议,着力提高立法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协调性和规范性。提高立法质量是立法工作的永恒主题,我们将继续探索提高立法质量的新举措、新做法,推动我市地方立法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互联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春和:
智能科技加速度 公平正义新高度
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而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就是要做到以公正为核心要素,以为民为目标导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让公平正义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得以实现,成为人民群众衡量法院审判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尺。
两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推动智能科技与司法实践的创新融合,以技术赋能全面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一是建成5G智慧审理平台,将诉讼全流程从线下移植到线上和“云端”,为人民群众提供“一次不用跑”的诉讼服务;二是搭建“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实现电子证据“一键上链”“一键验证”,目前已实现逾1.1亿条电子证据的存储、固定,有效提升电子证据的司法审查效率;三是推出“E链智执”网上执行工作平台,上线“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对被执行人进行精准画像;四是拓展“一站式”诉讼服务终端,推动12个“E法亭”在粤港澳三地施工布设,为人民群众打造家门口的5G法庭;五是研发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首创“知识图谱+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实现区块链确权存证、侵权智能比对、文书智能生成,有效打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通道。
未来,我们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让公平正义“加速”实现!
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何友汉:
让法律深入民心 为普法创新路径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实现“全民守法”,前提就要普好法,让法律活起来、动起来,走进千家万户,深入民间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广州市普法工作应变而变、应新而新,从内容、形式、渠道三方面入手,在提高普法工作实效上走出一条新路。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围绕疫情防控、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举办市政府常务会议、全体会议学法活动和全市公务员网上直播课,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试。截至目前共制作各类海报、音视频在地铁、公交、公共场所电子屏等滚动播放310多万次;举办各级各单位民法典中心组学习682场,印发读本157364本,开展民法典宣讲833场、宣传活动646场。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普法工作结合起来,同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深化宪法的学习宣传,把民法典纳入“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
另外,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接收信息的途径已发生变化。今年我们在三方面探索创新:一是专门就疫情防控和民法典法治宣传召开两次新闻发布会;二是成立全国首个官方打造的市级新媒体普法团队——“广州云普法”团队。三是以抖音网络直播的方式,就民法典内容开展7场专场直播。
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杨湘:
实践中循法而行 提升执法公信力
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人民警察的性质本色所在。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牢牢把握服务人民这一立警之本,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法治社会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和期待将进一步提升。广大民警应当牢固树立尊重保障人权观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法治意识,认真学法用法,确保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并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
同时,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到行动上,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公安机关处在执法司法工作第一线,能不能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牢牢把握公安机关的法治属性,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提升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严抓执法监督管理不放松,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努力当好法治建设的生力军,以规范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推动法治公安建设取得新突破。
专题统筹:
刘文亮、吴绍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魏丽娜、章程、李栋 通讯员张毅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