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性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率先出台《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获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发挥法治在提升超大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月22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中心举办广州市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5场),邀请市委依法治市办及其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的具体举措和工作亮点。
据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廖荣辉介绍,2018、2019年,广州市连续两年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排名全省第一;2020年在全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中排名第二,城市综合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联合体,在全国首创监管纠错容错机制,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称号。南沙区获评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广州日益彰显了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前,广州正在争创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下一阶段还要力争建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廖荣辉表示,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是提升广州法治软实力,打造法治城市标杆的重要抓手,需要广州全体市民共同参与、鼎力支持,希望大家一起携起手来,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全力支持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共创示范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全国营商环境评价 广州综合排名第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州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宽松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据廖荣辉介绍,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2020年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 269.67万户,同比增长15.78%。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广州综合排名第一。
在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上,2020年,广州市取消269项、重心下移2329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近80%的登记事项至各区。同时,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出台全国首个《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信用信息数据总量、联合奖惩案例等指标领跑全国,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负面清单”管理试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国家试点、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三大试点。此外,加速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广州市启动营商环境3.0改革,打造“一网通办、全市通办”的“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推广“不见面审批”,布设近1000台“政务一体机”实现“就近办”。开办企业实现了“一网通办、一窗通取”、零成本、最快0.5天办结,每年可为企业减负1.7亿多元。
加强行政立法 护航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广州市全面加强行政立法,为广州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和法治保障。
一方面,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善治。廖荣辉举例说,2020年,广州市推进立法项目29项。出台《广州市反餐饮浪费条例》,在全国率先开展反餐饮浪费行动,出台《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立法体例上全国独创“开放创新”一章,提出全国首创的“广州方案”。
同时,创新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模式。2019年,广州市建成全国首个集“录入、审核、发布、检索、清理”功能于一体行政规范性文件智能管理平台——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发布平台,未经合法性审查、未经该平台统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目前,平台管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5134件,累计点击量约500万人次。
在推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方面,广州市严格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出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市行政机关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有效提高行政决策质量。
广州市坚持开展立改废释,维护法制统一。 2020年,广州市重点开展民法典涉及法规的专项清理,对70件地方性法规清理,拟全面修订16件、废止1件;对 111件地方政府规章清理,拟全面修订16件、部分修改3件、废止5件;对1589件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拟全面修订18件,部分修改9件、废止1件,为民法典的实施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强化执法监督 全国率先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最直观、最普遍、最可信的标尺就是行政执法水平。广州市为全面提升执法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督。
一方面,广州市有序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2020年,基本完成市、区两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五大领域的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实行市场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在强化执法监督方面开创多个全国先河。例如,持续开展执法信息公开,全市各行政执法部门连续三年“统一模板、统一平台、统一时间”公开本部门上一年度全部行政执法相关数据,“行政执法数据年报公示”被国务院采用并在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即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累计在广东省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公示执法信息710万余条。2020年,市政府部门解决群众各类诉求170余万件,市民满意率80.83%。
创新社会治理格局 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
围绕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的目标,广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在优化法律服务供给上,全市建成2942个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打造450个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上线“广州公共法律服务地图”,推进“智慧司法”升级。
在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方面,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人民调解组织向知识产权、校园保护、商会(商事)等领域扩展。全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3316个,人民调解员15712人,2020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8.99%,涉及金额约43.85亿元。
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上,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加强诉源治理,并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市级、区级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实现一级政府一个复议机关,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的新行政复议模式。
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广州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整合、拓展普法平台资源,推进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例如,为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聚焦民法典学习宣传,共开展民法典宣讲933场、宣传活动746场和宣传直播7场,专门成立“广州云普法”团队,打造融媒体普法“广州样本”,“广州普法”抖音号获评中央政法委第二届“四个一百”优秀新媒体视频类账号,是全国唯一入榜的普法号,新时代全民普法实效不断增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