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12月3日下午,2021“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实践”研讨会。与会嘉宾就新发展格局下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探索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具体实践等议题开展讨论。
大湾区市场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增速最快,单从GDP这个角度来看,成为世界第一大湾区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产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表示。“但是,大湾区不仅仅要交通上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市场制度上的互联互通。”胡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壁垒,其市场的潜力广度、深度都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市场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他认为,粤港大湾区要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体制瓶颈,驱动创新发展,让勇于改革、善于改革成为区域政府和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激活全社会的创新与改革的潜能。胡军提出,区域一体化要规划一体化,每座城市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以个体特色的发展增强大湾区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为市场主体创造条件和自由
胡军认为,大湾区不仅仅只有城市之间的合作,更重要的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合作。粤港大湾区要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突破体制瓶颈,驱动创新发展。“大湾区的主体是市场,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胡军表示,未来的大湾区可能不缺资本和技术,但有可能缺乏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关于市场主体活力问题,胡军认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外在的框架,但是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却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灵魂和关键。他建议,培育企业家精神不仅仅是扶持,还要创造条件给企业家更大的自由,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建立起公平的竞争环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黎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