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记者就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护和救治等话题,采访7位抗疫一线的权威医学专家。有专家建议,“要加强重点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不仅仅是要打第一针,最好还要第二针、第三针。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新冠肺炎的重症和死亡的发生。”(12月3日广州日报客户端)
疫情之下如何保护老年人?提升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无疑是“优选项”。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一再强调并呼吁老人加强疫苗接种,其背后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多地新冠肺炎疫情死亡个案大都为有基础病的老人家。因此,筑牢老年群体的防疫屏障尤为关键。
脆弱人群重点守护,是提高防控工作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的体现,也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要。疫苗是人体健康的“安全屏障”。于防控疫情而言,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被实践证实预防感染、重症和死亡行之有效的措施。换个角度看,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健康尽责。专家提示,大人打好疫苗后,小孩感染概率明显降低。无论怎么看,保护“一老一小”,守护家庭幸福,及时接种疫苗都非常必要也十分紧迫。
提升疫情防控有效性,需长者助一“臂”之力。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广州结合实际、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对个人防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年群体既是需要关心关爱的重点人群,也是加固筑牢免疫屏障的关键环节。因此,必须加快推进老年人“应接尽接”,持续提高其疫苗全程接种、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这一方面有赖于老年人积极担当,自觉遵守防疫要求,自觉自愿参与疫苗接种,当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层面多点发力、一体推进。
齐心共筑“免疫长城”,须及时破解堵点痛点难点。具体来说,要打开“心结”——针对一些老年人对接种疫苗仍然存在的顾虑困惑,应加强科普宣传和解释工作,及时送上“定心丸”;畅通渠道——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通过合理设置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上门接种服务等,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愿接尽接做好保障;精细管理——有效开展摸查排查,做到精准摸底、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接种动员引导和服务保障;优化服务——便民服务落实落细,以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便利化的服务,持续提升老年人对疫苗接种认可度、参与度。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期待长者献出一“臂”之力,为“免疫长城”添砖加瓦,尽早实现“应接尽接”。如此,才能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赢得更大主动。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