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文冲街的“广州幸福里”春节前开街营业。街区古色古香,修旧如旧,集文化体验、美食休闲、教育培训、艺术展览于一体,不仅引进了广绣馆、醒狮文化非遗传承基地,书店、咖啡店等新业态也搬了进来。“西有永庆坊,东有幸福里”,这是广州幸福里喊出的口号。(1月29日《新快报》)
“广州幸福里”这样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住了乡愁,村民记忆中的风水塘、大榕树、陆氏大宗祠、文冲碉楼等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而且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成为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共生共融的生动实践。“幸福里”的幸福,不仅仅在于外观上的升级,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打造“幸福经济”的理念。据介绍,幸福里希望引进养老、教育、医疗、文娱等配套设施,让居住在这里的人无论老中青幼,都可以找到去处,心生幸福。小朋友们可以去少年宫增长技能,中青年人去传承基地了解传统文化,老年人前往长者饭堂吃饱喝好,还可以参与粤剧等活动。
广州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进老城市新活力,许多老街区旧貌换新颜。口袋公园扮靓城市微空间,旧楼加装电梯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大师作”“大众创”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活动,让人们对社区更有归属感……这些无一不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加人们幸福感的幸福经济。
城市更新是为了老城市新活力,更是为了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的小幸福。在新年开工第一天举行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提出今年全市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力争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在这些城市更新项目中,应当把幸福经济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做大与民生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幸福产业,让公共空间更舒适、公共服务惠及更多人,提质城市更新。
(广州日报评论员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