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医院,群众就诊时间更多选择,实现“中午连一连”“晚间延一延”;群众在基层可以获得多类慢性病长处方服务……这是记者从9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落地见效”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此次发布会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把发布会现场设在最基层——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详细介绍了《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下简称为《举措》)出台近2个月各地的落实情况。
各地开设午诊夜诊周末诊方便群众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诸宏明介绍,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稳步推进落实《举措》,让群众在就诊时间、就医服务等有了更多选择。
各地陆续开设午诊、夜诊、周末诊,方便群众。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日的11:30至13:30提供午间门诊,实现“中午连一连”;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工作日晚间门诊服务,实现了“晚间延一延”;此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开设双休日门诊。广东省深圳市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要求至少200家社康机构开放门诊延时服务(也就是夜诊)至晚上9点。目前已有800多家社康机构开放夜诊服务,平均延时服务2小时,夜诊服务占社康总诊疗人次的近20%。
基层医院实施一人一诊一室,保护患者隐私
群众在就近就医时也有了更多的服务选择。北京市选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病特色科室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动三级医院共同建设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专病特色科室,满足居民就近就医服务需求。
群众在基层可以获得多类慢性病长处方服务。在广东全省,1700多间基层医疗机构可开具长处方,实施“互联网+”延伸处方,方便居民在就近取药。浙江省杭州市除高血压、糖尿病外,还将冠心病、慢阻肺、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病种纳入长期处方,一共有16种,还针对各病种分别制订了社区临床管理路径,从首诊评估到用药回访、复诊检查都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管理模式。
老年患者在基层看病更便捷,实现“少跑路”。河南省新乡市一些乡镇卫生院专门设立了代理代办办公室,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到行政大厅、医保中心办理医保补助、更换慢性病证等业务,到上级医院代取检查结果、与村医对接转交检查结果等。
广东实现二级以上医院三成号源下沉到社区
如何让群众在基层就医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诸宏明介绍,《举措》提出,推动二三级医院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明确牵头的二三级医院预留至少20%的门诊号源优先向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上级医院专科门诊预约服务。
而这一点,在广东,“20%”提高到了“30%”。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汪洪滨介绍,广东推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家庭医生下沉30%的号源,其中专家号源不少于30%,越来越多的家庭医生可以在自己的诊室直接预约上级医院号源。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各地推动成立区域影像中心、检验中心,保障居民在基层获得高效精准的检查检验结果,深圳实行先诊疗后线上付费,就诊时间节约了30%,居民在基层就医获得感不断提高。
《举措》推进中高级职称医师在基层机构门诊值守,广东推动专家、名医进驻基层,居民在基层既可获得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推行检验结果互认,免除病人重复检查,又能获得基层高比例的医保报销待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心血管、内分泌、眼科、肛肠科等30多位专家轮流来坐诊,还将号源优先开放给社区,我们家庭医生在中心诊室就能为约居民预约珠江医院1周内的号源。”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毅说,中心还初步具备了腹膜透析的诊疗能力,“上个星期有了首位腹膜透析患者,免费把透析设备租用回家,晚上透析,不影响白天上班,感受相当好。”她为患者今后有望透析不出街镇而高兴不已。
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位妈妈正带着孩子进入雾化吸入治疗
一年1.2亿老人在基层医院享受健康管理服务
“一老一小”一直是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诸宏明介绍,国家要求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其中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和腹部B超等检查项目。结合儿童不同阶段发育特点,为0~6岁儿童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和心理发育评估、听力和视力筛查,为家长进行科学喂养、预防伤害、口腔保健等健康指导。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儿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享受到相应健康服务。2022年,年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1.2亿多人,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0%以上。
广东将老年健康管理作为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重点推进,目前已为403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了免费体检、健康指导。
广州沙园街社卫中心开设了家庭病床科和安宁疗护病区,今年上半年建立了近200张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出巡诊服务1千多次;同时为老年人免费提供了颈动脉斑块筛查、营养-运动处方等服务,把老年人的多种疾病共同管理起来。中心还开设了儿童心理门诊,尤其对多动症、孤独症及其他情绪异常等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及早期干预服务。
“有一位陈婆婆,血脂高、尿酸高,家庭医生接诊时了解到她的儿子也较胖,还有痛风性关节炎等问题,需要家庭健康管理。”王晓毅说,通过减盐、减油、减糖、少吃高嘌呤食物等营养指导,什么时间运动、做多少运动、做什么样运动等运动处方指导,一段时间干预后,陈婆婆和她儿子的血脂和尿酸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尤其体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村医讲述:
“我的工作时间?就是随时接诊。”
卢炳华,是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卢屋村的村医,作为全村1470人的“健康守门人”,他扎根乡村,为方便群众看病,想了很多办法。
“我的工作时间?就是随时接诊。”卢医生说,小朋友放学、大人干完农活吃完饭才有空看病,老人行动不便要上门服务,各类需求都要满足。
村医与城里医生不同的是,老人家一样多种病,要吃很多药,但很多搞不清几时吃药,“我想了办法,在他们白天吃的药盒上画个太阳,在晚上吃的药盒上画个月亮,看图吃药。”卢医生说。村民信任中医药,他就参加各种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现在针灸、拔罐、刮痧、艾灸等都没问题,还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村民的腰腿疼、发热、面瘫等。
现在,卢医生工作的村卫生站,有电脑、刷卡机等等,村民只要将医保定点到镇卫生院,那到村卫生站看病时就可当场刷医保卡付费,而低保、五保、孤儿等很困难的村民,基本免费,村民都说“保障待遇很好”。
患者讲述:
“基层医生助我健康添寿”
发布会召开前,记者走访了广州市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采访到的患者纷纷对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竖起大拇指。
78岁的广州老教师、居民李老伯9月21日上午到石牌社卫中心找自己的家庭医生翁建亮,“人老了,有点病,正常!”他笑呵呵的。李老伯血脂有点高,要吃叶酸片,每瓶不到5元的价格,不用挤大医院,就在社区搞定,他很满意。“医生清楚我的情况,检查、开药、运动处方一气呵成,气氛相当好”,李老伯说,现在社卫中心还延长了时间,有一次孙子放了学才来看病,很是方便。他正了正脸色表示:“广州预期人均寿命节节高,是大家一起努力得来的,基层医生跟我们患者熟悉,信任度更高,助我健康添寿,感谢他们!”
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卫生院,患者正在接受中医师诊疗。
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心卫生院,记者碰到了来看中医的年轻女孩何金霞,因为感冒后一直咳嗽,她挂了从区中医院来坐诊的曾医生的号,一番切脉诊问后,她拿到了处方:“希望中药帮助咳嗽断根”。
何金霞说,自己一直信任这家卫生院,大家都知道它可是按二级医院配置的。在这里看病,甚至不用担心检查问题,DR、CT等检查传送到增城区医学影像中心,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增城区人民医院)影像科专家会诊并出具检查报告,“费用还能打八折,相当于我们不用跑远,就可享受大医院专家的诊断服务,同时降低了检查费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何金霞说,这是自己作为患者的心声。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