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何优化环评工作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部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环评工作既要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科学落地,又要守好生态环境底线,意见重点部署了4方面任务。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度,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1月至8月,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的项目8.09万个,同比增长13%,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基础设施、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项目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审批水利项目环评1642个,同比增长37%;铁路专用线项目29个,数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相关行业迅猛增长,新能源汽车项目218个,同比增长179.5%;风电项目317个,同比增长63.4%。环评审批数量、涉及总投资额的显著增长,成为有力保障服务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夯实经济回稳向好基础的一个缩影。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正处在推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并进的攻坚期。环境影响评价是卡住违规建设项目的“硬杠杠”,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持续发挥环评防控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闸门”作用,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环评保障,稳住经济大盘。重大项目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扩大有效需求、优化供给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落实落细《意见》,做好重大项目的环评保障服务至为关键。譬如,通过制度衔接联动,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指导作用,优化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简化有关内容,服务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落地。又如,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减少环评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有利于提前介入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及时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这些措施既促进了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又把稳了绿色发展方向,确保不偏航不失速。
深化环评改革,守牢发展底线。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意见》明确,开展“四个一批”试点深化项目环评改革,鼓励温室气体环评试点工作,探索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管理统筹融合的环评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通过实行简政放权,深化环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环评质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源头预防与排污许可之间的衔接;另一方面,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因此,要以落实落细《意见》为契机,牢牢把住环评这道生态保护重要关口,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化,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