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
名医解惑
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患儿明显增加,有些医院的儿科床位供不应求,“支原体肺炎”也因此频上热搜,有专家认为“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来了”。不少家长担心自家娃会不会也容易中招。
那么,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如何及早发现、及时防治?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团队找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卫凤桂主任医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卫凤桂主任医师
“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
近期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有儿科医生推测“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对此,卫凤桂分析说,之所以有这种推测,是因为支原体感染一般3~7年会有一个周期性的高峰期。前三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防护下,很多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都明显下降,“之前针对各呼吸道病原体所产生的抗体基本上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呼吸道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力下降,一旦感染肺炎支原体,机体很容易发病。另外,病例增多还与公众的检测意识增强、主动接受检测有关。
“所以从不同年份纵向来看,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各地肺炎支原体感染似乎出现周期性的高峰。”卫凤桂进一步分析说,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于任何季节,但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
卫凤桂表示,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非典型病原,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属于传染病,但其具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可直接侵犯人体气管的上皮细胞,但其临床表现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轻者可不发病,或只是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由于这种病原体缺乏细胞壁,大家所熟知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作用于细胞壁而起到抗菌效果的药物对它“无可奈何”,而且目前还没有能对它起到有效预防作用的疫苗面市。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可达1-3周,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内都有传染性。
“从预防接触传播的角度,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卫凤桂提醒,而从预防飞沫传播的角度,去人多的地方可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掩住口鼻;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并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场所,更要注意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还应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
如果发烧、咳嗽超过5天还没缓解,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
“与往年相比,今年支原体肺炎的患者中,3-4岁的儿童也不少见;另外,临床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肺实变的情况也较往年明显增多,若出现肺实变的话病情相对较重、治疗时间也较长。”卫凤桂根据临床观察指出,病情进展的患儿跟有效干预不够及时有关。如何才能早发现早诊断?
“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两大主要临床表现。”卫凤桂介绍说,感染后患儿的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以干咳为主,有的晚上还会咳醒。此外,患儿还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多数患儿精神状况良好。临床上根据以下几点帮助诊断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
1.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可伴或不伴有发热;
2.拍胸片或CT检查看肺部有无病变、严重程度如何,为下一步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做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可作为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一般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4~5天出现IgM抗体,3~4周后达到高峰,可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如果发烧、咳嗽超过5天还没缓解,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避免病情加重。”卫凤桂再三提醒。
如果能有效地干预治疗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干预治疗,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预后良好,但拖到进展为重症或成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损伤加重,治疗难度加大,预后也会变差,甚至可能需长期随访。”卫凤桂说,临床上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症止咳,一般是用一些雾化药和口服药适当对症处理;
2.对普通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
3.对难治性支原体感染和重症支原体感染,可能需要加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镜治疗。
家有小儿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咳得肚子疼,没胃口,觉也睡不好,家长看在眼里会很揪心。现在网络资讯发达,家长们自学能力强,孩子一生病,马上恶补各种治疗知识。不少家长听说阿奇霉素是用来“对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有的家里已囤了药。但孩子发病后,应按医嘱服药、停药。
“阿奇霉素是儿科用来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因为一天只需服用一次,孩子的依从性相对较高。”卫凤桂提醒,使用抗菌药物,家长千万不要擅自给孩子“加码”用药。
停药指征要根据孩子的临床症状、胸片检查结果和验血结果的炎症指标来判断,如果胸片提示炎症不严重,孩子吃完一个疗程基本不咳嗽也不发烧了,症状消失了,抽血检查炎症指标也正常,就可以停药了。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韩文青
栏目策划/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腾、温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