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广州市委政法委举办政法领域改革创新成效媒体采访活动,对近年来广州政法系统深入推动政法领域改革创新成效进行介绍,并发布了15个政法领域改革创新品牌亮点项目。
据悉,为进一步激发改革动力,市委政法委从2022年起牵头实施全市政法领域改革创新项目品牌亮点计划,通过孵化培育、复制推广、督导评价等方式进行全过程激励和引导。全市政法系统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推出了一批人民群众比较认可、工作成效可感可触的改革创新项目。
其中,市法院系统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依托最高法院设立全国首个司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实践基地,推出系列务实管用、亲民利民的改革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检察系统聚焦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深入实施“惠民暖心”“检护平安”“护企安商”“穗心诉源”等十大工程,以高质效法律监督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公安系统打造“北斗”改革模式,有效盘活公安改革资源,以“小切口”、原创性改革创新带动深层次警务变革,累计培育改革创新项目120多个,其中40个项目完成复制推广,多个项目得到公安部、省市改革主管部门肯定。
市司法行政系统持续深化全面依法治市、立法、依法行政、刑罚执行、公共法律服务、涉外法治“六法融合”创新实践,推动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以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建设为牵引,建成3116个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广州市政法系统改革创新如何回应群众关切?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岳向阳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政法系统始终围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推动政法领域的改革创新。具体而言,以群众期待为目标,谋划改革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比如,为了进一步丰富法律服务供给,市司法局高标准推进中央法务区建设,黄埔区法院绘制了“法治地图”,为精准对接基层司法服务提供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打通了主动服务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岳向阳说,在改革过程中,政法系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感受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标尺,既接受群众点赞,更听取群众批评,很多品牌亮点项目,就是在不断听取群众意见,吸收基层首创做法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最终取得了一定成效。
“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核心指标,我们确定为亮点品牌的项目,绝大多数都直接惠及人民群众。”岳向阳举例说,南沙公安推出“微警认证”服务,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的身份认证问题,惠及1.2亿余人、126亿人次;市法院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机制,将200多项诉讼服务搬到线上,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贯穿于立审执全过程。
广州市政法领域改革创新品牌亮点项目:
1.深化警情时空预测支撑精准防控机制改革(广州市公安局)
2.首创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广州仲裁委)
3.推行全新AOL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机制(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4.构建“四位一体”数字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新模式(广州互联网法院)
5.锻造全生命周期智慧破产办理体系(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6.探索打造环境公益诉讼“广州品牌”(广州市人民检察院)
7.高标准建设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广州市委依法治市办、广州市司法局)
8.打造大数据时代微警认证服务平台(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
9.构筑公益诉讼“多益点”行业治理法治化模式(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检察院)
10.绘制精准化诉源治理“法治地图”(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
11.创立保护中小投资者全过程法律服务机制(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
12.创新“四化”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模式(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
13.生态检察职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检察院)
14.打造基层普法宣传“法安白云直播”平台(广州市白云区委政法委)
15.非警务矛盾纠纷分流移交处置机制(广州市增城区委政法委)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广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