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切实贯彻国家、省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着力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功能,做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双城联动,深化广深战略合作
基于广深发展水平相若、城市地位相当的特点,广州市与深圳市加强互学互鉴、共建共享、强强联合,共同服务和支撑全省全国发展。2019年9月,《广深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署,2020年,广州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广州市贯彻落实〈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若干重大措施〉的行动方案》,并举办首届广州深圳双城联动论坛。通过强化改革联动,广州市支持学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国家、省支持我市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同时,建成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和广深首条水上高速客运航线,研究推动广深第二高铁、深莞增城际等互联互通项目,着力强化两市中心城区快速直达。广州市还与深圳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省实验室,财政资金购置的科研仪器初步实现共享,并互相推荐、精准匹配科技评审专家。此外,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成立,广州开发区与深交所合作发行了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广州医科大学等通过托管、整体移交等方式,在深圳建设了多家附属医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14所在穗高职学院与15所深圳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高职贯通招生培养试点。
二、极点驱动,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
基于广佛发展连绵一体、同城基础较好等特征,广州市与佛山市发挥国内唯一“双万亿级”同城化城市优势,推动两市全方位融合发展,激发大湾区广佛极点强大动能,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持续走在前列。广佛地铁东西分别延伸至广州沥滘和佛山新城东,全长38.9公里,日均客运量超50万人次,成为两市人民通勤往来的大动脉。黄榄干线、海华大桥建成通车,金沙洲地区重要通道——广佛大桥一期(原大坦沙大桥)正式动工,广佛环线(佛山西至广州南站段)主体工程完工,500千伏楚庭第二通道工程确定中线方案。同时,广佛携手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两市先进装备制造总规模率先突破万亿。通过大力推进交界河涌整治工作,珠江西航道、流溪河等水质明显改善,荔湾南海开全国政务跨城通办之先河,首家广佛共建图书馆——“阅读家”(广州图书馆南海天河城分馆)开门迎客。疫情期间,广佛两市签署共抗疫情合作备忘录,协同推进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此外,两市正筹备沿两市南北边界线,打造高质量、高规格、高起点的“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
三、携领带动,推进广清深度一体化
基于广清发展阶段差异和清远人力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势,广州市通过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模式,将清远打造为广州市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目的地,带动清远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随着广清城际一期建成通车,二期动工建设,广清高速完成改扩建,两市通勤时间大幅缩短,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广清永高铁、广连高速等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广州市还积极推动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建设。
四、融合互动,加强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合作
基于横跨珠江两岸的区位优势,广州市深化与东莞、中山等城市合作,着力打造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加密跨珠江口通道,南沙大桥、广中江高速、花莞高速先后建成,南中高速开工建设,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重大项目成功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与佛山、中山共同投资的南沙港区四期工程进展顺利。强化东江北干流、莲花山水道、洪奇沥水道等交界河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共同推动相关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和省的考核要求。落实“双核+双副中心”战略部署,加强与湛江市对接,制定完成两市合作协议,推动石化、钢铁等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五、一体协同,打造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
基于云浮、韶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和肇庆生态资源丰富优势,广州市重点在农产品、旅游等绿色领域加强合作,打造珠三角地区与北部生态区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印发实施《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广佛肇城际、广佛肇高速建成通车,广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在经济圈布局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以“魅力广东·多彩广佛肇”主题在西宁等地举办旅游推介活动。立足经济圈基础,谋划打造广州都市圈。
来源 |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