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首届“深圳标准化活动周”最后一场系列活动——“生命科技产业集群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专场暨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生命和生物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启动会”圆满结束。会议宣读委员会章程审议并发布首届委员会委员名单,加速推进3项湾区团体标准发布,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处长史诗祯,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主席、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尹烨出席本次会议并致辞。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处相关负责人,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秘书长,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以及相关产业和技术机构代表近5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史诗祯处长在致辞中指出,生物经济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生物经济发展的具体任务,强调要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到2025年生物经济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交汇地,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希望深圳以这次启动会为契机,推动湾区生命和生物技术标准化体系建设和落实,加强标准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助力对外开放,促进湾区生命健康领域创新模式发展。
会上,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工作情况。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旨在打造开放、透明、公平,共享、共有、共为的标准化活动平台,联合开展国际标准和大湾区团体标准研制,促进粤港澳三地标准互联互通,以标准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会议听取了已立项的2项湾区团体标准《远程超声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区块链 基因数据应用审计实施规范》的标准研制汇报。通过本次会议的充分研讨,标准起草组会积极结合与会专家意见,推动2项已立项标准的编制起草,形成征求意见稿,广泛征集相关领域人员意见,加快2项标准的发布进程。
据了解,团体标准《远程超声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旨在规范远程超声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统一产品性能及安全标准,填补远程超声机器人领域标准的空白。对提升基层医疗诊疗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共享等重大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团体标准《区块链 基因数据应用审计实施规范》的制定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基于标准数据库的精准医学创新,为基因数据的安全应用、高效审计等方面提供高质量且低成本的审计创新范式。
同时,本次会议对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团体标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污水来源SARS-CoV-2病毒变异监测技术规程》进行了预研讨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对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意义、范围、主要技术内容和前景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与会委员一致认为该项标准具备立项的条件,后续计划在委员会立项。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来自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微创医疗技术实验室、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大规模流行病智能预测预警系统研究中心、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致星科技有限公司等专家嘉宾,分别从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据科学、疾病预测、隐私计算等不同角度分享了标准在各自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对标准化的思考。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蒋偲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