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以下简称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在大亚湾石化区正式开工。继续布局惠州有何深远考量,项目将主要建设哪些内容,采用的技术有哪些特点,该项目将在未来的资源整合方面会发挥什么作用?与国内其他乙烯项目相比,三期项目具有哪些优势,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开工仪式现场,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唐令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耐心而细致的巧妙回应释疑。
热点1 布局惠州三期项目有何考量
记者:中海壳牌已在惠州扎根20余年,如何评价在惠州的发展成绩,继续布局三期项目有何考量?
唐令力(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下同): 从2000年股东双方签署合资经营合同,到2016年二期项目再度牵手,再到2023年三期项目开工,短短二十多年时间,伴随着惠州腾飞,传承股东双方“优秀基因”的中海壳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在运行的最大的单体乙烯工厂之一。作为首家落户大亚湾石化区的企业,中海壳牌充分发挥“榕树效应”和大项目的带动优势,吸引了10多家优质的隔墙客户落户大亚湾石化园区。
中海壳牌的成功得益于股东双方的强强联手和优势互补,更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基于公司一期和二期项目的优质运营,对中国市场前景的信心,企业与政府共同打造的良性生态圈以及惠州服务效能的显著提高、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中国海油和壳牌再度携手投资建设三期项目。
热点2 项目将主要建设哪些内容
记者:中海壳牌三期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哪些?
唐令力:三期项目以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核心,将建设包括64.5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87.5/40万吨/年SMPO、45万吨/年POD、40万吨/年α-烯烃、5万吨/年聚α-烯烃、60万吨/年茂金属聚乙烯、45万吨/年共聚聚丙烯等18套化工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
2019年2月,三期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重大外资项目。数年时间,在国家部委、省市各级领导、大亚湾当地政府、股东双方及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三期项目历经转规、核准、实施协议和投资协议签署、专利选择、工艺包编制和总体设计等重要阶段和节点。今天举行隆重的开工仪式,预示着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稳步向前推进。
热点3 资源整合上发挥什么作用
记者:与一期和二期工厂相比,三期所采用的技术有哪些特点,该项目将在未来的资源整合方面会发挥什么作用?
唐令力: 三期项目引入多个在亚洲和国内首次应用的工艺技术,各工艺装置能耗指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优化项目范围、大型压缩机组电气化、使用低碳燃料等,实现项目总体二氧化碳减排,推动可再生绿色能源电力的利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实施。
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现有化工、炼油一二期项目挖潜改造、优化整合,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发挥已有的各方面优势,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期的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差异性、高竞争力、高品质等特点,将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茂金属聚烯烃、高端聚醚多元醇、高碳烯烃聚合单体、高碳醇和高品质润滑油添加剂等产品的进口依赖。
大亚湾石化区鸟瞰图
惠州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目标定位和建设“3+7”产业园的深远布局,可通过中海壳牌优质稳定的产品供应和高水平客户服务,吸引更多下游客户就近落户,如惠东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等。
热点4 独具优势怎样脱颖而出
记者:与国内其他乙烯项目相比,三期项目具有哪些优势,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海壳牌是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的合资企业,已在华南地区深耕20年,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粤港澳大湾区,这里亦是化工产品消费的主要地之一。近30%的原料来自大亚湾石化区的隔墙供应客户,液体产品在园区内的就地转化率近50%,可最大化节省物流费用,降低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效益。
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三期建成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规模效益显著。与现有化工、炼油一二期项目优化整合,可进一步提高炼化一体化程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大亚湾石化区局部
随着我国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此将利用壳牌先进技术,对已有产品做差异化生产,同时引进新的产品工艺生产新的产品,填补囯内生产空白,将技术优势转换成市场效益;利用一期、二期及三期的协同优势与效应,从原料加工到产品销售的统筹优化及改造,减少投资费用,降低成本;创新销售模式,引进厂库销售、竞价、换货等多元化的销售模式。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马骏 通讯员:惠萱、湾萱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杨洪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