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根据王蒙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是去年戏剧舞台上的一大惊喜: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首演作为2021年老舍戏剧节开幕大戏,得到了业内外的高度肯定,成功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以及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并于第五届华语戏剧盛典一举拿下最佳年度剧目、最佳投资人、最佳导演等8项提名,最终夺得最佳年度剧目、最佳投资人、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
去年首轮巡演,舞台剧《活动变人形》曾登陆广州、厦门、泉州、南京多地与观众见面,而今年5月13-14日该剧将回归广州,再度登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
国企担当 绽放文艺创作新力量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出品,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制作,广州大剧院与北京中演四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执行制作。
自2019年11月项目启动以来,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受到了媒体的热切关注,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北京日报、广州日报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对该剧进行报道,并对此类经典严肃题材的正面开发表示支持与认可:在如今的大小舞台上、屏幕上,快餐式娱乐盛行,社会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艺术性的有深度的正能量的作品,去提高人民欣赏水平,引领健康的欣赏习惯。《活动变人形》的出现,是对中国当下舞台艺术被舞台娱乐所挤压的局面的勇敢挑战,也体现了国有文化企业的担当和社会职责。
业内专家对该剧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儿艺原院长、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表示:“中演集团选择把《活动变人形》这部作品搬上舞台是非常有眼光的,因为这是真正的文学。”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认为:“剧中这种‘潮汐’之间的撕裂、拉拽,就是历史、文化、传统以及观念等并非‘非黑即白’的东西。许多人生和家庭,都在重复着这种悲剧。所以这个戏发人深思。”
“人民艺术家”经典作品的成功改编
《活动变人形》是中国作家王蒙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之一,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
“人民艺术家”王蒙多年笔耕不辍,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在创作《活动变人形》的上世纪80年代,王蒙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不倦地探索和创新,到如今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王蒙曾坦言:在创作此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是“撕裂着灵魂”去完成的。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在原著基础上改编,旨在展现出中国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矛盾、艰难与曲折,以及对中式传统家庭婚恋关系的反思。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碰撞仍在继续,在这个时代亦能引发思考,这也是这部作品当下的社会意义所在。
本剧的一大艺术特色在于矛盾集中的桥段令人应接不暇,不仅台词密度极高,而且情绪起伏变化也相当大,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观演体验。如此艺术特色很大程度来源于原著作者王蒙的文学风格。
编剧温方伊对于改编这样一部经典作品也表示很兴奋:“我非常喜欢《活动变人形》,我喜欢这部小说除了人物鲜活之外,它在农村妇女和知识分子的关系以及家庭启蒙描写上,是非常独特非常个人化的……我们给世界提供一些可能比较有趣或者带有思考性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事情。”值得期待的是,在经历了首轮巡演过后,温方伊对剧本做出了艺术呈现上的新调整,复排版本又会呈现怎样的精彩,将要留给剧场观众去评判。
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想要对身边的家人进行现代化改造,却因方法简单粗暴而不被理解,反倒激化了家庭内部的冲突;包办婚姻下的夫妻,因三观不合而矛盾重重无法和解,不幸的家庭生活不仅摧残了他们自身,还波及到了下一代身上;身为“原生家庭问题”直接受害者的一双儿女,通过原谅他们童年的遭遇,把自己从父辈的负面影响中解放出来,带着坚强与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向新生活。
剧中人物的困境在现今社会中亦随处可见。正如原著作者王蒙所说:“《活动变人形》里那代人基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还有眼泪没有流完,还有愿望期待后人实现。让这些文学形象在舞台上重生,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悲喜交加 从舞台照进现实
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力邀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李伯男执导,著名编剧温方伊执笔改编,还汇集了包括灯光设计邢辛、舞美设计刘科栋、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胡晓辉、作曲于力等国内一线主创加盟,保障了该剧一流的艺术创作水准。本剧用轮转木马式的主舞台结构将主人公倪吾诚的荒唐人生具像化地呈现,并通过三重空间的建立展开了一幅中式婚姻生活的图卷。转台上、镜框内、镜框外,再加上包裹式的影像,构成了多重视角,既有倪吾诚的,也有他之外角色的,还有观众的,用一个跳进跳出式的空间结构打造出具有强烈的思辨和反思气质的舞台空间。
对于大众并不是熟悉的“活动变人形”这一概念,剧中有一段台词解释道:“每个人都可以说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他的欲望、希望、理想,是他的头。他的本领、行为、成就,是他的身。他的环境、地位是他的腿。这三者能和谐,哪怕只是彼此相容,他就能活,也许还活得不错。不然,只有烦恼、痛苦。”舞台剧中,主人公倪吾诚就把这样一个玩具送给了自己的孩子们。如倪吾诚式的“人物”在现今社会中也是大有人在,引导观众对自身所处的人生境遇进行理性“审视”,以求达到让观众在同故事主人公命运的共鸣与共情中实现反思。
正如导演李伯男所说:“透过本剧的创排和上演,就是要引导观众对自己所处的人生境遇进行理性审视,以求达到让观众在同故事主人公命运的共鸣与共情中实现反思。反思,是社会进步不竭的动力源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