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携手青年编舞艺术家肖智仁联合制作的面具肢体剧场《面影2.0》在广州大剧院首演。
该剧聚焦老年人精神世界,用国内舞台鲜少上演的艺术体裁和先锋的艺术表现手法阐述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思考。据悉,该作品全剧的调研、创排、演出全过程均完成于广州,“全民众创”赋予了这部作品属于广州的城市烙印。
《面影2.0》以面具与肢体结合的艺术形式,结合实验剧场黑匣子剧场的空间特点,潜入老年群体的精神世界。当舞者缓缓步入舞台,一场“异世界漫游”开始了。通过充满新意与视觉冲击的面具与面具之下更为专注的肢体表达,以及舞者们“出声却失声”的呓语,暗合了老年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让现场的观众纷纷表示感受到直戳心底的感动与惊喜。
据了解,该作品的艺术总监、编导肖智仁来自中国江西,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傩舞的发源地,面具的运用为其在创作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而面具的使用对于该剧来说也是一大挑战。“整部作品里有些特定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表达,需要大量的戏剧基础的训练。因为戴上面具之后需要塑造角色来探索当代舞与戏剧的融合,其实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厘清作品的表达结构和呈现的方向和肢体的意图。”肖智仁说道。
作品融入了戏剧、音乐、舞踏、当代舞技术等多元艺术门类与方式,探索肢体行为表达的可能性同时也让舞者重新思考肢体表达的意义,“之前的概念里只要舞台上有很漂亮的肢体,讲清楚动作产生出来的关系就够了。”而在《面影2.0》中,舞者通过联想、代入与感受进入人物内心,再通过肢体创造与演绎角色。人们日常的行为与先锋的呈现手法擦出火花,不具象的表达抹去了舞者作为寻常人的身份与质感,勾起观者的想象力以及对角色的各异理解,抵达更深的内在表达。
据悉,《面影2.0》的创作全程均采风取材于广州本土,主创团队从“新城”到“老城”展开观察与调研,汲取来自这座城市的灵感,滋养这部带有城市烙印的艺术作品。
提起创作初衷,广州大剧院与肖智仁希望面具肢体剧场《面影2.0》能够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被忽视的角落,“他们期待被听见、被看见。”“恐慌年轻人会离开,自己会回到孤独的状态。”“表达上的缺失,容易造成与外界链接的割断。”在主创团队此前的路访中,城市中的人们对于老年人的话题给予了这样的反馈。《面影2.0》的呈现让走入剧场的观众重新思考衰老的意义,带他们靠近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并在现实生活中回馈以更多的理解与陪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