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咏梅
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
从一个师范生到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的联合创始人、副校长,欧咏梅坚守“人民教师”身份30余年,初心始终未改,抓住了职业教育的风口,发挥自身所学全力推动学校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她肩上依然有沉甸甸的责任,正带着全体教职工朝着建成职业本科这个全新目标奋力奔跑。
倾其所有创办民办职业院校
1991年从师范院校毕业,欧咏梅便义无反顾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一晃30多年,她当过教师、教务科长、校办主任、副校长,全身心专注于教育事业。她因应社会需求先后举办中技和高技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将学校从韶关迁往广州从化,她认为:“让年轻人从‘有书读’到‘读好书’,让他们了解、掌握与时俱进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需要,于我自己,则是实现自己作为教师的职业理想。”
其教育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出现在2009年3月。顺应时代大势,她和丈夫欧阳少林联手创办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过程中历经重重考验。由于建设资金短缺,他们卖掉房和车,甚至不领工资,直到2016年才置办了一处房产赖以安家。
民办院校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对此,欧咏梅有一套秘籍:提升从企业技术骨干中招聘师资比例,促进教师分工协作,强化全面评价机制,推动教职工薪酬待遇连年增长,加大全方位保障,“尽可能让广大教职工在岗位上有责任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生活上没有忧虑感,团队上有归属感。”得益于此,大批可用之才纷纷加盟,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年,在国家职业教育和广东省民办教育的“春天里”,学校迎来高速发展,坚持立足广州、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厚德、重能、敬业、善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改变了万千家庭和学生的命运。
回望来时路,她坦言,民办教育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办得好,办学者必须坚持非营利性,在水平和规模之间寻求平衡,牢记“以高质量求生存”,“以就业乐业求认同”,“以服务地方产业求支持”,“以创新创特求发展”这根弦。
全力以赴建成职业本科
长期以来,民办学校治理的规范化备受关注。为此,欧咏梅全力推进学院的相关工作:组建学校法务办公室,维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支持教代会、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建设发展;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建设,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学校还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做好普职融通和职成融合;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做实校企协同和专本协同育人机制;以学历教育为中心,向技能培训拓展和向国际合作拓展;升格为内涵有高度、专业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产业离不开、同行都认可、国际能接轨的职业本科——广州华夏职业大学。”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机,历经曲折的欧咏梅正带着全体师生朝着这个新目标奋力奔跑。
她积极支持地方的建设和发展,带领师生踊跃参与从化区各项大型活动和赛事,在莲麻村建成“华夏莲舍”大学生实践基地,让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成为全国“文明村镇”。
“老师是无论身处何境,始终向阳而生,永远相信美好即将呈现。无论身处何时,都别忘了勤奋努力,只有你准备好了,机会才会降临。无论怎样,都要选择做一个温暖善良不跟别人过不去,也不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访谈中,欧咏梅与广大教师如是共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俊 实习生何慧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