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广州> 正文

广州乘“十五运”东风再出发

2024-06-10 10:57 来源:大洋网

繁华闹市区照样有群众体育的舞台。(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题词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72年弹指一挥间,题词对于广州、广东、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指导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这场体坛盛会将为推动粤港澳三地社会、经济、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输出怎样的新质生产力?抚今追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广州体育人,多维度、多层次展示广州作为体育之城的辉煌过去、崭新面貌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忆峥嵘岁月

二沙体育训练基地为备战奥运而生

1952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举行了成立大会,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组织,它的成立推动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鲜为人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队参加奥运会也是在1952年。

第15届夏季奥运会于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队参加奥运会。受制于信息不畅和诸多困难,新中国首次派队参加奥运会并不顺利,当一行40人赶到赫尔辛基时,奥运会已进行了10天,许多项目的比赛已经结束,只赶上了男子游泳的一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运动员吴传玉参加了100米仰泳比赛,成绩为1分12.3秒,这是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写下的第一个记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代表团第一次亮相奥运会开幕式,则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代表团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广东体育事业的发展始终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正是有了第一次派队参加奥运会的经历,我国开始为下一次亮相世界舞台作周密规划和安排,这一重任落在广东“肩头”。值得一提的是,原国家体委为备战1956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16届奥运会,投资兴建了二沙体育训练基地,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集训基地。1954年,二沙体育训练基地应运而生。

后来,二沙体育训练基地成为广东主要的体育训练基地。1972年,基地改名为广东省体工队,1993年由广东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广东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2000年更名为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2013年更名为广东省体育训练中心。

可以说,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吹响了新中国体育亮相世界体坛、进军奥运会的号角,特别是对广东体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看今朝成绩

广州居民去年体育消费超六百亿元

2025年粤港澳将共同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2025年还是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主要任务的收官之年。乘十五运会东风,广州体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体育场地共计37120个,体育场地面积共计4571.53万平方米,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9.72个。

2023年,广州市开展市长杯、户外运动节、体育节等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170项,超100万人次直接参与。同年,广州市向省级以上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195名,广州运动员共获得世界级比赛冠军28项、亚洲级比赛冠军19项、国家级比赛冠军131项。

2023年广州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623.8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3331.7元。广州已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5个;2023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80.78亿元,较上年增长29亿元,同比增幅达53%。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广州马拉松赛上,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3万名选手(其中全程2万名、半程1万名)激情起跑。赛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4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产出效益)8.16亿元。

近三年来,全市体育产业规模年均超2100亿元。

市民群众积极参加广州马拉松

望美好未来

十五运会将在体育史上留下辉煌一页

广州市体育局原局长刘江南教授回忆起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几十年,感慨良多。他表示,正是依托于厚重的广州城市文化和经济基础,历经一代代广州人的拼搏奋斗,广州体育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

“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新中国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7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全方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在向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刘江南表示,毛泽东同志年轻时就对体育有深刻的研究和认识,他在著作《体育之研究》中深入分析了当时阻碍中国体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重温《体育之研究》,我深深感到年轻时代的毛泽东对体育的认识之深刻,分析之准确,论述之全面;其至今仍然是指导我们认识体育、把握体育、发展体育的正确思想和理论。”

刘江南说,广州曾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全运会、一次亚运会以及众多世界级的国际大赛,六运会成就了天河新城,九运会加速了广东东扩的步伐,亚运会也为广州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2025年,广东将和香港、澳门一起,承办十五运会。我们坚信,广东人民特别是广大体育工作者,一定会使十五运会在共和国体育发展史上留下辉煌一页。”

刘江南表示,我们将看到,“体育场馆遍布城乡,青少年体育朝气蓬勃,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交流络绎不绝,体育文化激励人心”的局面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一呈现。

听冠军感慨

广州体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说起在广州成长、生活的美好时光,跳水奥运会冠军张雁全表示,自己成长为奥运冠军,又从运动员转岗成为教练员,身份角色的转变,正是广州体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

张雁全笑着对记者说,他在职业生涯里共参加过两届全运会,在他记忆中,广东跳水男队在历届全运会上就没输过。“全运会是非常重要的国内比赛,特别是跳水比赛,夺冠难度甚至超过奥运会、亚运会。”他说。

张雁全说,明年就要举办十五运会了,他感到“既可惜又荣幸”。可惜的是,自己无缘以运动员身份参赛了,荣幸的则是全运会在家门口举行。“如今,我退役当了教练,希望更多的广州籍队员可以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说起广州全民健身的红火情形,张雁全感触颇深。“如今,很多社区、广场、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开展体育运动,全民健身的氛围越来越好,广州的体育训练场地条件、人才资源、体育文化、环境氛围都有独特优势,每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助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孩子们在二沙岛体育公园玩耍。

说全民健身

群众体育打造出国际新高度

在刘江南看来,体育强国的内涵包括七个方面:体育场地是前提,青少年训练是基础,群众体育是根本,竞技体育是龙头,体育产业是保障,体育交流是窗口,体育文化是灵魂。

“我心目中的大湾区体育应该是体育场馆遍及城乡,青少年体育朝气蓬勃,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育产业方兴未艾,体育交流络绎不绝,体育文化充满正能量。”刘江南说。

广州发展体育事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传统,民间不乏体育大咖、运动达人,他们将群众体育带到了新高度。

广州梦骑行队即将于今年7月出发,展开第六次海外骑行,前往巴黎奥运会。76岁的老队长郭道宁向记者讲述起自己五次海外骑行和三次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会见的经历时,精神满满、充满自豪。

郭道宁表示,今年,他再次和巴赫相约巴黎。明年就是十五运会了,广州梦骑行队将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广州做好东道主、喜迎天下客。

把握全运契机 共绘全民健身新图景

今天,2024年6月10日。

72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将体育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增强人民体质上,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中国体育事业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72年来,我国始终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推动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我国竞技体育硕果累累、群众体育遍地开花、体育产业亮点纷呈,体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今放眼神州大地,健身达人每日“打卡”,三五好友相约球场,公共健身场所成为社区“标配”,攀岩、骑行、陆地冲浪、飞盘等运动成新时尚……城市乡村、街头巷尾,全民健身已成为一道道跃动的风景线,展现朝气活力,映照美好生活,透射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滴水珠的轨迹,可以折射江河的奔腾。观察七十余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变迁,全运会正是一扇生动的窗口。作为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既是竞技体育的风向标,也是全民健身的助推器。1959年,首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正是首届全运会的口号。数十年来,从“提高水平为国争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全民健身共享全运”“全运惠民健康中国”,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瞬间、留下了一段段难忘记忆,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演变的缩影。尤其是近年来,全运会持续向普通体育爱好者敞开大门,让广场舞、太极拳等登上全运赛场,允许业余选手参加部分比赛决赛,取消奖牌榜、积分榜……全运会与群众走得更近、融得更深,持续激发全民健身的热情。

2025年,我们将迎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举办的首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综合性体育大赛,也是该赛事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2025年还是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收官之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必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史上写下精彩一笔,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作为六运会、九运会、2010年亚运会的承办地,广州早已全面吹响备战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号角,始终坚持把筹备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来抓,确保把开幕式及各项赛事活动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办出精彩。

国运昌,体育兴;体育强,中国强。观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既需要“广角镜”“望远镜”,也需要“放大镜”“显微镜”。透过全运会这扇窗口,可以触摸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劲脉动,感受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底气,让我们更加满怀憧憬、干劲倍增。接下来,广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乘全运东风,全力抓好《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落实,持续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优化体育惠民服务,打造优质多元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着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大湾区体育人文交融……要以办好全运会为契机,不断拓展群众体育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绘就一幅全民健身的崭新画卷。这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必然要求,更是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的应有之义。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夏振彬

[ 编辑: 李健 ]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处理,谢谢。
广州
广东
社会
财经
国际
体育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