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把国外的商业资讯介绍到中国,一边将最新的发展机遇告诉国外潜在投资者,像来自德国的贺励平这样的“国际桥梁”正逐渐成为广州招商引资“行走的人形广告”,为投资项目铺桥搭路。(7月15日《广州日报》)
一座城市的投资吸引力如何,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一家家企业落户、一个个项目开工,广州今年招商引资动作频频,不断上新“秀亮点”。今年1~5月,广州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35家,同比增幅明显,可见招商引资“磁场”魅力不减。在商言商,资本都是用脚投票的。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在哪座城市投资兴业必然会精打细算,反复考量投入与产出。现如今外资外商不仅对广州投下“信任票”,还自发当起了城市招商引资的形象“代言人”,这充分证明了他们对广州发展充满信心,也侧面映射了城市的活力与潜力。
投资发展,需要城市与企业、投资人双向奔赴、相互赋能。“洋面孔”化身“招商大使”,新奇中有惊喜。我们常说,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比之一般性的招商团队,很多“洋面孔”对城市投资发展环境有切实的了解,加上他们深谙海外商业规则和交易习惯,倘若现身说法,必将有助于增进外国投资者对广州这片创新创业沃土的认识,从而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近年来,广州陆续公布了几批“投资广州全球合伙人”,其中不乏毕马威中国、戴德梁行等知名度较高的全球性组织机构的身影。从吸引外资的角度来看,不妨继续发挥好这些“国际桥梁”优势作用,多举办一些产业招商、商务沟通的活动,刷新招商推介“存在感”“显示度”,为引进各种项目投资牵线搭桥。
着眼长远,吸引外资不远万里奔赴、持续看好广州,“找代言”之余还有必要在“造环境”上持续加码。确定性的营商环境、可预期的收益向来是跨国投资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过去,我们通过拼资源、拼政策换得了外商投资的青睐。而在营商环境建设愈发成为外资“投资指南”的今天,我们更需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坚定外商投资信心,就要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稳定性,切实解决营商环境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让全球企业“愿意来”、让优质项目“不想走”。比如在平等享受政策、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方面,都必须加大力度,切实降低经营主体非市场性成本,激励鼓舞其投资热情。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招商方式、环境优化上多出“管当下”之策、“谋长远”之计,我们有理由相信,“投资广州”的金字招牌定会越擦越亮。
(广州日报评论员 付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