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学校依托课后服务管理执行平台今托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视角下的劳动育人新模式,以“一训三风”实施“特色项目—学校特色—学校品牌”的特色强校工程。整合优质劳动教育资源开辟“绿芽农场”,让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劳动,实践劳动知识,提升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与品质,弘扬劳动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在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小学,通过数字化赋能,将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充分结合,打造特色课程群,强化课程实施和专业师资建设,构建校家社共育机制,做好科学评价,提高育人质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的共融正撬动着新变革。
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绿芽农场的课后服务劳动课
韶关市武江区东岗小学课后服务劳动课——陶艺课
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基点是什么?有哪些切实路径?当前的挑战与突破在哪里?今年是“双减”三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验收之年,课后服务作为支撑“双减”落地实施的关键载体,重在为减负提质增效。
多维协同 构建校家社育人新场域
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的有机协同,基点在于时间的同步性、空间的一致性、内容执行的贯通性和数字化平台赋能的统一性。
时间同步,是融合的前提。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层面的首个课后服务政策,明确了课后服务的“民生工程”定位,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目标。课后服务具体指学生放学后至家长下班前的时段,一般为“5+2”模式,包括基础托管(高质量完成作业)和素质拓展类课程(一校一案、五育并举)。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2022年9月起,劳动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空间一致,是融合的条件。课后服务以校内为主,但也可协同社会资源综合育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以校内实施为主,由学校发挥主导作用,但家庭、社会也需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共同盘活校内外各方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内容执行贯通,是融合的根本。第一,课后服务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劳动教育是必修课、必须开展,因而劳动教育可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课后服务可作为劳动教育的必要渠道。2023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行动,强化体美劳教育,以校为单位制定劳动教育清单。第二,课后服务可与劳动教育在素质拓展类课程维度互联,五育并举,实现成效上的“一举多得”,如助推劳动课与科学实验、编程课、美育类非遗课等跨类融通,专业度更高,育人链条更完整。第三,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都要求分学段、分层次统筹规划。课后服务遵循“一校一案”“一生一策”原则,《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覆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劳动的十大任务群,对应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第四,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都重视挖潜整合校内教师资源。
韶关市武江区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课后服务劳动课,陈华教授指导学生
数字化平台赋能统一,是融合的关键。利用数字化平台构建课内、课后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统筹规划明确方向,内外联动整合资源,学科融合创新课程,评价牵引提供动力。第一,运用区块链技术等手段,以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质量提升,实现区域整体统筹,可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二,平台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如AI双师课等,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助推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可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及劳动教育的多样化。以田家炳沙湖绿洲小学为例,为引导学生科学种植,今托管平台配合学校特别邀请海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授陈华为学生讲授栽种与养护主题公开课,从栽种与养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期植物健康生长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等维度进行了专业指导。第三,夯实校家社共育机制。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第四,赋能教育评价改革,以数据为核心,以人为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提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以数字化平台对课后服务及劳动教育进行监测、管理及评价,可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第五,安全有效、精准便捷。数字化平台在确保环境安全、内容安全、资金安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操作更便捷、数据更精准、过程更清晰、成果更完整、评价更科学。
劳动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推进的核心组成,通过数字化平台统筹,可更好地实现校家社共育。
扩优提质 丰富劳动必修课数智新样态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全国大中小学普遍实施,已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从整体看,劳动教育依然存在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实践体系比较零散,系统性、综合性、贯通性不足,缺乏规律性总结等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晓燕表示,“劳动教育既要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又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既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更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系统规划、整体设计,为学校提供劳动教育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以学期为单位,包括十大主题课程,注重动手实践、创新思维激发、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跨学科融合学习探究、劳动品质与精神塑造等,强调系统性、持续性、进阶性,加强学段衔接,助力劳动教育提档升级。课程采用AI双师授课模式,即线上教师专业教学结合线下老师精准助教,同时进行了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等多种方式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课程吸引力及应用效果。”广州今之港旗下今素质课程供给平台课研负责人表示,“像《美丽的扎染》这堂课,在了解扎染的历史背景、掌握不同的扎法技巧后,会让学生体验选择布料、设计图案、成品染色全过程,从理论—实践—展示—感悟,引导学生沉浸、融入课后服务劳动课,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路径,将古老手工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激发无限创意。通过数字化技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带来了更多的新意。”今素质与今托管课后服务管理执行平台配套,形成“导、学、练、展、评”的课后服务教学标准闭环,涵盖德育、美育、体育、科学教育、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阅读和研学实践等八大主题,11大课程体系,汇聚数万门素质类课程。
基于创意劳动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科技智创劳动要求,让学生亲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来自韶关市武江区华泰小学的李同学表示,“看似复杂的手工,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变得非常简单,劳动课成了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
五月是劳动教育月,今托管平台家长端APP还特别开展了“劳动大侦探,快乐不重YOUNG”劳动教育线上知识竞赛,涵盖劳动节的起源、劳动技能常识、生活常识、制作业发展史以及非遗项目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们在快乐参与中增加劳动相关知识。
劳动教育是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的“特色招牌”之一。武江区教育局切实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劳动教育实践之路,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助推武江教育高质量发展。韶关市武江区通过今托管平台50%SaaS+50%线下的课后服务管理执行运营创新模式,以数字化赋能区域整体统筹,“一盘棋”与“一校一案”并举,加强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化评估,将德、智、体、美、劳、科学教育等与课后服务充分融合,积极引领教育教学变革,构建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评价模型,夯实区域特色打造,助力拔尖人才培养,形成校家社共育融合机制,打通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交上满意的“双减”答卷。
推动学生“五育”综合发展,劳动教育是重要途径。把校内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核心素养。将科技与劳动结合,探索“科技+劳动”融合教育新特色;构建文化融合、科创融合、实践融合的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
数字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课后服务与劳动教育融合,实现提质增效?除了课程群的特色融合建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培育建设,还在于数字化平台的赋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