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大洋网
广州
广东
社会
财经
国际
体育
中国
热评
新媒体端口
数字报
无障碍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
首页
菜单
新闻报道
news.dayoo.com
新闻报道
传承创新齐发力 广州发展有动能
活在市场里,老字号不“老”;“超千亿”集群赋能,制造业立市助力“二次创业”……连场聚焦广州发展动力之源的头脑风暴,在12月3日的“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演。
让全球产业链畅通 打造中国特色“链”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研讨会等多个平行研讨会上,与会嘉宾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共议经济发展密码。
在“读懂中国”逛“迷你花街”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办期间,广州正处于最美的季节。如何让场内的嘉宾也感受到场外的烂漫繁花、体验广州的文化底蕴?广州把一条“迷你”花街设在会场里。
培育战略性产业 打造国际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读懂湾区”毫无疑问是世界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数字革命到来 重视风险治理
如何打造惠及每一个人的美好网络空间?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如何以中国新能源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为中国和世界注入新动力、新机遇?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以来,举行了多个平行研讨会和专题论坛,不少议题都着眼于当下的“科技热”,深入探讨如何加快实现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读懂中国|“让大学教授兼任企业工程师”,学界业界共话新质生产力
如何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底层技术的变化如何带来颠覆性的创新?为什么说人才培育是其中的关键问题?12月3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研讨会上,学界、业界嘉宾交流观点思想、分享实践经验,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凝聚共识。
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闭幕
12月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为期3天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完美落幕,中外与会人士合力将中国故事讲述给海内外的广大受众,也再一次让世界了解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大咖洞见 | 何镜堂:以建筑记录时代,城市“老”与“新”要共存共生
在12月3日举办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传承与创新——城市活力之源”专题论坛上,与会国内外嘉宾就“城市文化保护应如何使用绣花功夫”“如何利用金融和文化赋能城市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多位嘉宾谈到了广州的城市发展。
郑永年:大湾区目前应该培养一大批跨国企业
12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上接受记者采访。
贺泓:已开发催化剂降低大气臭氧污染
12月2日,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专题会议上,大气污染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对我国蓝天保卫战所取得的成绩做了介绍。
蒋建东:让肿瘤细胞从“坏孩子”变“好孩子”
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专题会议上,药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讲述了他在癌症控制领域的一些研究突破。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这里,共享中国开放机遇
12月2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多个平行研讨会和专题论坛,不少议题设置均在深入探讨如何共享中国对外开放的巨大机遇。
崔天凯:我愿选择“孙悟空”代表中国外交风格
12月2日,以“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穗开幕。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在与会嘉宾和广州各界人士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贺信为指引,为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专家:人工智能将掀起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式革命
大模型发展将向何方?“新质生产力”动力从哪来?
透过广州之“窗” 读懂精彩中国
越秀山下,胜友如云;流花湖畔,高朋满座。
1
2
下一页
最新报道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受益匪浅
打开居民“话匣子” 基层治理“活起来”
习近平主席致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贺信凝聚合作发展共识与力量
新媒体
大洋网微信
大洋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