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广东一直以“头号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在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作为“百千万工程”最基层的单位——村,一直有一群“顶梁柱”在默默地坚守奋斗,汤国英,就是其中的一员。
刚过不惑之年的汤国英自2014年换届选举至今一直担任茶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在他的带领下,茶塘村全村村民一起提能力、优环境、促发展,茶塘村不仅变成远近闻名的“广州最美村庄”,更是上榜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一幅百姓宜居宜业和睦安宁的美好乡村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四小园”惠村民
临近春节,汤国英感觉更忙了,一大早他就来到村中北片方向的“四小园”搭建地,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只见一块块乳白色的砖石排列得整整齐齐,将这块空地围成了一个个四方形格子。“为了让村民更快领到属于自己的‘四小园’,我们预计3月份就要建设完毕,必须加紧赶工。”汤国英说。
在过去,茶塘村闲置空地杂草丛生、垃圾乱堆、蚊蝇滋生。为了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汤国英在现场实地察看、听取村民诉求后,提议将村里闲置空地整合利用,由村委租赁统一开发,建设成为“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然后通过抽签方式,按“一户一宅”标准将名额分配给村民建设、管理,种菜种瓜所得皆归村民自有。截至目前,茶塘古村南路一带共建造了84个“四小园”,面积约20亩,成为茶塘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随后记者来到茶塘村古村南路一带,只见白色的篱笆将一方一方土地分割成了一块块精致的小菜园,油菜、芽菜、青菜等各种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村民们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自家的“四小园”内精心打理着,乐在其中。“现在能够在家门口种菜真的太方便了,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全家吃上放心的蔬菜。”村民张奶奶笑着说道。
汤国英与四小园
“党企驿站”心连心
不知不觉来到下午,又到了每天走访“党企驿站”的时间,汤国英放下手头的工作,前往“党企驿站”与村民一道学习今天的党史宣讲课。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优质服务,进一步提升党群服务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汤国英带领村民共同打造茶塘村党企共建阵地——党企驿站,使茶塘村党总支部和企业党支部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小”驿站“大”功能,这里不仅配备饮水机、桌椅等基础设施,还特别准备了雨伞雨具、应急药箱、书籍报刊等人性化便民设施,免费为居民群众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便捷贴心服务。 “邻里有矛盾都会来这里协商解决,平时有空了也都会来这里看书歇脚,真的很暖心。”提起村里的“党企驿站”,村民李叔直接竖起了大拇指。
“中山书院”铸村魂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最能代表村里历史底蕴的,非中山书院莫属。该书院临塘而建,恢宏古朴,整体建筑完好,修葺一新。作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茶塘村文化底蕴深厚,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由于古村村民多姓汤,汤字水旁,茶亦为水,塘能容水,故名茶塘。为了更好地鼓励汤氏子弟勤奋读书,中山书院应运而生。但是经历岁月洗礼,加上久未修复,中山书院早已破败不堪,杂草丛生。为了让村里的“耕读文化”传承延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汤国英联同广东汤氏宗亲联谊会发动全国各地热心人士为中山书院筹集资金,最终共筹集资金500万元,助力中山书院重获新生。
“中山书院修葺一新,让在异地打拼的村民有了一个共同的灵魂归宿。每个回乡探亲的村民回到茶塘村,都会第一时间来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中山书院也将继续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成为村民休憩读书的场所。目前,我们计划在年后开展开笔礼等相关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山书院,也让更多的村民为家乡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和骄傲。”汤国英表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业衡、耿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