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第二批62项《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连同今年5月首批印发的33项共计95项,标志着已建成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全部业态、所有类别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库。(9月3日《人民日报》)
95项清单,很“厚重”。用计算器“帮忙”算一下——共计1800多页,煌煌近百万字!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液体乳、碳酸饮料、畜禽水产罐头、糖果制品、食醋、味精、白酒、啤酒、黄酒……每一品类都有“专属”清单,全部以图表形式列明风险控制环节、风险点、风险描述、管控措施、管控目标、管控频次等,相当细致、扎实。
仅以“食用植物油生产”为例,清单聚焦生产场所环境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原辅料控制、生产过程控制、贮存运输及交付控制等,对全链条风险不厌其“繁”、逐一列举。再拿很多人关心的“集中用餐单位食堂”来说,清单中,大到承包经营企业选择、供货商食品安全状况,小到清洁剂的使用、水产品内脏清理、砧板混用、餐饮具消毒、菜品储存温度,“颗粒度”相当之细。
搭建清单库,意欲何为?自然是守护“舌尖安全”。民以食为天。我国食品安全法强调预防为主、风险管理。而食品安全风险最高的环节之一,就在生产。过去诸多案例反复证明,生产环节一旦跑偏,事后补救难如登天。而一份份清单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了参考和指南。企业可逐条对照,查找风险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于食品安全工作而言,此举有助于完善风险管控机制,让“防”走在“治”前。
搭建清单库,可谓煞费苦心。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从纸上到地面,从“好看”到好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比如,强化宣讲解读。近年来,“政策知晓度”一词被频频提及。它所强调的,就是好东西要让更多人知道。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量大面广,相当分散。如何让更多企业知晓,考验工作水平、工作作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应因地制宜做好宣传、培训,特别要多换位思考,用好线上渠道,力求简单、实用、快捷。千万别追求“场面好看”,热衷线下培训,且“勒令”企业打卡签到,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给企业添负担。
再如,强化行动自觉。在一些企业眼里,“清单”又不是订单,更不是回款,有人或觉得多此一举,“净整没用的”;有的可能假积极、做样子、搞表面功夫。对此,各地不仅要指导“怎么干”,更要讲清为什么,让更多企业明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面对风险成本最低的就是防范……把思想工作做到位,更多企业才会拿着“放大镜”找问题,切实种好“责任田”。
还有,强化监督检查。将清单嵌入企业日常管理,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企业落实与否,不能仅靠自觉,还需强化监督约束。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内容,严要求、细检查、多敲打。当然,其目的在于督促,频繁检查、小过重罚可不行。
食品生产经营,是一条风险链,更是责任链。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才能让一份份清单走进车间、落地见效。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