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资源向独角兽企业、硬科技企业、龙头企业、拟上市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看行业龙头企业。
◆科研成果不能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广州要扎扎实实打造一批含“新”量高的产业和企业,使其成为驱动广州科技创新的“引擎”和孵化器。
◆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高科技方面的“硬实力”,在“软”的领域,同样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竞争力。广州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软实力”。
◆像现在最前沿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创新突破,风险大,需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广州日报记者专访多位经济学家,就广州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言献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燕生:推动创新资源向硬科技聚集
张燕生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来说,只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才能催生新质生产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在科技创新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强度、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增强全市龙头型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作用。
他建议,推动创新资源向独角兽企业、硬科技企业、龙头企业、拟上市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看行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不仅是榜样,还是标准的制定者、新市场的创造者、产业链的塑造者。有时一家优质的龙头企业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提升。”
同时,广州要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吸引高层次人才,尤其要加快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张燕生认为,广州具备吸引国内、国际高层次人才的优势,在科技生态、研发平台、居住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对高层次人才非常有吸引力。
张燕生表示,广州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出新招,“科研成果不能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我经常去珠三角调研,发现企业很需要一些硬科技支撑,但企业的难题却不容易在现有的高校科研成果中找到答案,另一方面科研成果又不能迅速落地、开花结果。”他建议广州建立龙头企业——科研平台的对接机制,让龙头企业所需能及时得到反馈,快速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此外,他认为,广州要扎扎实实打造一批含“新”量高的产业和企业,使其成为驱动广州科技创新的“引擎”和孵化器。
他举例说,广州几年前已经开始系统布局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新赛道。对于近年来这些新产业的迅速发展,张燕生感到欣喜。其中,在他看来,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赛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广州低空经济谋篇布局已初见成效,不仅有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很大话语权的企业,而且产品的商业化应用也不断铺开。广州可以继续深入拓展低空载人或载物航空器更多的商业应用场景,先行先试,持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商务客人比较多,广州可以推出点对点的低空商务、低空文旅等特色场景产品,以此作为‘爆破点’,让低空经济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遍地开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新质生产力有硬实力有软实力
姚洋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姚洋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广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是人才优势,广州创新资源丰富,集聚了全省70%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大、华工、港科大(广州)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其次是科技优势。2023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增至1.3万家和2.1万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5家、实现翻倍增长,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22家、增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
要培育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姚洋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广州要培育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姚洋建议,广州应该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继续加大布局,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度,确保在未来产业中立于第一方阵。
姚洋表示,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广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要与大湾区其他城市错位发展,发挥自己的优势。姚洋说,广州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最能聚集人才的地方,广州不仅有“硬实力”,还有“软实力”,要注重充分发挥自己的“软实力”。
他表示,新质生产力不仅体现为高科技方面的“硬实力”,在“软”的领域,同样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竞争力。比如,服装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当服装与时尚、设计结合起来,传统行业就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来自广州的企业——希音,以46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位列榜单第5位。近年来,希音以数字化技术打造柔性按需供应的“小单快反”模式,用创新赋能传统生产模式带来“产业变革”,成为在海外市场上备受欢迎的“潮牌”。姚洋认为,希音成功的背后是广州在设计、服装产业以及跨境出口领域的优势,是广州传统行业在科技力量赋能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他表示,广州设计产业链完善,设计人才集聚,是设计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广州可以借此打造设计产业发展联结共同体、打造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奖项、打造广州创意周活动、打造设计之都展览品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借“数实融合”赋能传统产业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庞大、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转化速度快的优势,引导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贾康表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跃升,逐步有了追赶世界顶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势头,彰显出强大的后劲。而且粤港澳大湾区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由此又会催生庞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试错的成本就会低很多,压力也会小很多。正因为如此,企业才敢于创新、敢于试错,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广州有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也有完善的制造业配套基础、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新产品会被迅速生产出来并拿到市场上进行检验。所以,广州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庞大、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转化速度快的优势,引导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增加直接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现在最前沿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创新突破,风险大,需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的支持。也就是说,需要专门针对科技创新,设计出一套金融支持体系。”
《决定》提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贾康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广义理解为各个地方、各个特定领域、各个企业主体的赛道上都要有“定制化解决方案”,也就是顺应供给侧规律性的要求,创新发展要因地制宜、定制化。高科技领域、传统产业乃至“夕阳产业”都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来说,高科技领域要更加侧重于数字化前沿突破,其他领域应侧重于通过“数实融合”的方案设计来为传统产业赋能,培育和激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高水平的“数实融合”来摆脱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贾康表示,广州要积极培育高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同时,要让非高科技行业的传统产业借助“数实融合”获得提升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吴子良、苏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