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关键支撑。近年来,广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面向未来,广州要打造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需要进一步把握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趋势方向,准确把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市场主体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推动文化市场主体的量质齐升,是实现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广州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规模保持连续增长态势,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增多。
但与文化先进城市相比,广州在产业总体规模、市场主体实力,特别是龙头企业数量,文化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待提升。必须对标国际国内文化先进城市,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平台,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重点发展动漫、游戏电竞、数字音乐、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等支柱产业,优化提升数字影视、网络直播、数字文博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云上数字体验、沉浸式业态、数字媒体等潜力新兴产业,布局数字文创等若干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协同发展的集群生态。按集群梯队培育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大型文化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培育一批大型文化集团和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此外,要充分发挥园区集聚作用。利用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发挥园区资源集聚、产业互补、链条互通的优势,促进园区文化企业的协同融合发展;提升高水平专业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创意、设计、制造、物流、商务、金融等上下游产业链贯通和集聚,为文化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提供平台和环境。
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催生新业态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广州以融合创新发展为动力,积极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文商旅跨界融合,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成为带动文化产业增长和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特别是文化产业中游戏动漫、网络音乐、游艺装备等新业态,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从创新水平、市场效能等指标来看,目前广州的文化企业数字化并不充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竞争力仍不明显。必须加强“文化+”融合创新力度,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加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扩展现实等数智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创新发展数字影视、网络直播、在线教育、网络视听、数字体验、沉浸式业态、数字文博等新兴业态。要加快推动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健康、会展、演出等不同圈层间的市场复合及多元业态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市场需求和引导消费相结合,深入挖掘广州千年城脉、文脉、商脉蕴含的文旅元素,扎实推进非遗游、康养游、研学游、低空游等旅游新产品,拓展旅游新赛道,利用各种体育赛事盘活广州文化资源、丰富城市文化表达和城市品牌IP。要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集中资源利用科技赋能培育一批文化跨界融合标志性重点产业项目,打造地标性文商旅综合体,比如打造“广州新中轴”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北京路古街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区等,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全市文化跨界融合向高水平的内生融合转变。
优化数字内容供给,培育文化消费新形态
满足数字文化消费,强化数字网络平台的舆论引导,都离不开优质的内容供给。近年来,为满足庞大的文化消费市场需要,广州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扩大高品质文化内容供给,加快构建数字文创新消费生态,取得积极成效。
接下来,进一步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升级,是广州文化产业未来发展之需。要提升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坚持高品质制作,着力提升动漫游戏、数字音乐等产品品质,重点培育数字阅读、在线教育、网络视听、视频娱乐领域的供给能力,加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数字人、XR大空间、全息投影,裸眼3D、AR、VR等前沿技术在科学馆、博物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打造沉浸式体验、虚拟现实空间体验等新型文化消费场景,以新技术赋能内容表达,以新场景带动新体验。特别是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智化,创新文商旅融合消费新形态,培育文化衍生品消费、文化街区体验式消费、夜间文旅消费等消费新模式,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新活力。要鼓励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针对文化消费可视化、交互性、沉浸式的新动向,注重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景,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新型消费,鼓励发展个性化品质消费、柔性定制消费,不断提高文化消费的便捷性、丰富性、体验性。
作者:黄素芳;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是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的现状、问题与政策研究”(2023GZGJ12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