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文称,某地一公司要求员工紧紧围绕年终大会“董事长总结讲话”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字数800~1000字。经公司检查发现,部分干部、员工不按规定字数提交心得体会,公司将对超出或不足字数要求的员工按照5元/字的标准处罚。(2月13日光明网)
罚款理由千千万,第一次听说因为写学习心得挨罚的。文章数字不够被罚尚可理解,可能是态度不够端正、体会不够深刻,或者根本不把董事长放在眼里。超了也要罚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要是董事长一字千金、精彩绝伦的总结讲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心潮澎湃、文思泉涌,非得用万字长文才能全面且准确表达我对董事长滔滔如江水的敬仰之情,咋办?倘若不擅长写东西,进入这种公司,写学习总结就可能把你难到肺炸。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只要不逾法理、事理、情理,外人也不好多说什么。此事之所以引起员工不满和公众议论,恰恰在这三方面均有瑕疵。幸好,“大棒”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企业最后没有照单全罚,不失为明智之举。事情不大、问题不小,从中折射出的形式主义值得多说几句。
在一些人印象中,企业以逐利为目的,应该视时间为金钱、效率为生命,比较务实,与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实效、重表态轻行动的形式主义格格不入。可事实上,形式主义是企业的“常见病”,且企业规模越大形式主义问题风险越高。智联招聘去年底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大厂”形式主义严重,员工每天用于处理形式主义工作的平均时间超过4小时的比例高达16.7%。过度强调PDCA(计划、执行、检查、考核)流程、过度重视“留痕管理”、行政过度干预一线终端等现象在一些大企业非常普遍。前不久,“公司员工离职要经过26道审批程序”冲上热搜,从中不难窥豹一斑。
一位组织创新专家说,一家公司走下坡路,是从形式主义泛滥开始的。所言极是,形式主义是企业的大敌。企业大搞形式主义,务虚之风盛行,既浪费了员工时间,也降低了企业效率;既扼杀了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束缚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企业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对于企业来说,整治形式主义不仅是作风问题、形象问题,更是发展之需、生存之需。类似围绕董事长讲话写心得体会、写得不好要罚款的做法,企业还是少搞为好。
(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