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制定的《广东省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公布,要求各地级以上市积极组织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并确定广州等8个城市作为省级首批试点地区。(4月14日广州日报新花城客户端)
所谓免陪照护,就是无须患者家属“上阵”,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担当重任,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照护服务。长期以来,“一人住院,全家忙活”“病人好了,亲属倒了”,可谓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尤其对上班族而言,倘若无暇陪护患病亲属,又对外聘护工不放心,那谁来照看就是个难题。此外,照护病人可不等于“主打一个陪伴”,从饮食起居到康复指导,有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影响康复质量。免陪照护基于院方的资源支撑、信用背书,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既让患者的康复有了“质保”,也可让家属从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中解脱出来,无疑是项有益选择。
仅以老年人住院陪护为例,广东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多,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24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899万人、占比14.86%……一面是照护需求不断“上涨”,一面是免陪照护持续“圈粉”,《方案》因需施策,按下免陪照护的“快进键”,对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社会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个试点城市理应结合实际情况,稳中发力,让免陪照护稳稳“落地”。
比如,理清收费问题。免陪护并不是免成本,其收费对很多人而言仍是不小的开支。去年,国家明确现阶段“免陪照护服务”仅适用于特级、Ⅰ级护理患者,且暂不纳入医保,这其实是出于初步阶段的谨慎考虑。在此框架下,《方案》鼓励将免陪照护服务费用纳入商业保险。各个试点城市不妨结合实际,升级现有险种,或抓住时机开发新的保险产品,设法为患者减减负。
再如,提升免陪照护“知名度”。免陪照护毕竟是新事物,不乏患者及家属心存疑虑。有人觉得把患病亲属“甩手”交给医院,心里不踏实;有的担心医院护工照顾不周,花了大价钱却起不到效果……对这些顾虑,各个试点医院只有在细化服务标准、提升医护人员水平等方面多下功夫,才能以好口碑赢得更多信任。
试点为了“打样”,“打样”为了推广。因此,试点地区、医院要把这项工作当作必选题来答,力争交出高分卷,为进一步复制、普及奠定基础。
(广州日报评论员 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