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广州荔湾区以“岭南萃·欢乐年”为主题举办第五届“非遗过大年”暨民俗文化宣传系列活动。1月18日至1月24日期间,一系列非遗活动在珠江钢琴创梦园、荔湾区非遗协会、得闲坊广场、荔湾博物馆、非遗大师工作室等多地展开,让市民在浓浓的非遗氛围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1月23日,荔湾湖畔得闲坊活动现场,喜气洋洋的醒狮迎宾,点燃了新年的气氛。新民乐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以一曲《春风送暖百花开》演绎岭南乐韵。国粹变脸则别出心裁,寓意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西关插花艺术带来新年的春意。非遗民俗项目图文展在荔湾博物馆前广场亮相,“仁威庙北帝诞”等非遗项目通过图文形式生动呈现,让观众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荔湾博物馆前广场两侧,琳琅满目的非遗市集也吸引了广大游客的驻足,荔湾非遗代表性项目“三雕一彩一绣一窑”以及年味十足的泥塑、香道、广府茶艺、西关美食汇聚一堂,让非遗在人与技艺、器物、生活的流转相融间绽放时代光华,更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感受到了浓浓的西关年味。
荔湾区级非遗广式雪糕制作技艺保护单位负责人李泽斌带来的椰子雪糕大受欢迎。“广州属于亚热带地区,人们有食雪糕的传统,我们顺记冰室的广式雪糕制作技艺已有90多年历史,其中椰子雪糕驰名海内外,曾获‘十大名牌小食物’‘传统名牌小食’等荣誉,是荔湾的地标美食。”李泽斌热情地介绍。广式雪糕和市面上的雪糕有何不同?李泽斌说,广式雪糕同样讲究一个“鲜”字,使用最原始的技艺、新鲜鲜果制作,因而口味更新鲜,也需要“抢鲜吃”。
“荔湾非遗项目名录年年更新,越来越丰富、接地气。这一次非遗过大年活动,有很多新的非遗项目,如广式雪糕、茶道等,会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同时,我们在荔湾南北片区都设有活动会场,也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和体验非遗。”广东省非遗促进会副会长伍文辉介绍。
饱含着浓浓过年氛围的非遗手作体验课备受街坊欢迎,泥塑、广彩瓷盘绘制、象牙果雕刻、剪纸窗花、开油镬、包油角、广绣团扇制作等体验活动在荔湾非遗传承中心、得闲坊广场及各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参与者可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别样乐趣。位于珠江钢琴创梦园的荔湾非遗集聚区是广州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入驻大师工作室共27家,打造了集生产、展示、销售、研发、体验、交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活动期间,为期一周的“逛非遗 过大年”迎春活动在园区内同步举行,以集章打卡“寻宝”非遗的新颖模式吸引游客奔赴岭南文化之旅,还有美味的非遗小吃、匠心非遗文创与特色花市点缀其中,与位于得闲坊的活动主会场“南北联动”,让荔湾南北的广大市民朋友们共同欢度非遗年。
“1982年我去美国发展,一去就是40多年。最近十几年,我每年都回到家乡荔湾过年。行花街、买年花、贴福字,把福气带回家,大家都兴高采烈、一团和气。作为老广,回家乡过年真的很幸福。”荔湾侨胞代表、曾经的恩宁路街坊梁冠军感慨。他说,荔湾年味浓厚,自己逛了荔湾湖水上花市、非遗集市,感觉传统的东西一直没变,而且更加多姿多彩。
丰富的非遗活动还在多个地方进行。荔湾博物馆限时免费开放,市民游客可以参与印章体验与徽章制作。荔湾区图书馆特别策划了书香启智系列——年花里的非遗故事“色彩缤纷的年花”,让孩子在趣味科普中传承广东年花文化。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通讯员:荔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