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男人心中或许都曾有过热血的机甲梦,它不仅仅是钢铁和机械的堆砌,更是梦想、勇气和力量的象征。在佛山顺德,一名“70后”不仅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机甲梦,更“拼”出了一个世界冠军!
2月22日,GBWC(GUNPLA BUILDERS WORLD CUP,“高达模型王世界杯”)在日本落下帷幕,中国选手吴锦明在OVER21组别(公开组)斩获世界冠军。
佛山顺德模型迷吴锦明斩获世界冠军
GBWC,是模型与玩具(简称“模玩”)领域含金量极高的赛事。摘得该项赛事最高荣誉的吴锦明,是一名“70后”,来自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他对模型制作情有独钟,从一名狂热爱好者到世界冠军,他是怎么做到的?
万代模型官方微博消息
近日,广州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容桂街道南宏文创园的天驱工作室,了解他的奋斗故事。
荣耀时刻
三获全国冠军 两度出征国际赛事
一把戒纸刀、一瓶502胶水……在天驱工作室,手持最“原始”工具的吴锦明,成为斩获GBWC冠军荣誉的“机甲模型迷”。
吴锦明在工作桌前整理模型
“机甲不仅仅是钢铁的外壳,更是我们内心的力量。”用《机动战士高达 逆袭的夏亚》中的这句话来形容吴锦明“开挂”的人生或许并不为过:从国内赛区海选、赛区初选、晋级全国十强,再到斩获全国总冠军、世界冠军,8个月的比拼中,他携手参赛作品“Under Contorl(控制之下)”一路过关斩将,直至登上赛事的最高领奖台。
吴锦明夺得世界冠军的作品“Under Contorl”(受访者供图)
“这个作品高半米,结构复杂,工程量大,为了撑起庞大的机体,创新以不锈钢为支撑。”吴锦明告诉记者,作品前后花了5个月时间设计与制作,主题颇有意思:高达Ex-S握持武器,守护着正在维护飞行器的“墨镜机”耐罗,当Ex-S以为自己已掌握局面时,“死对头”MK-V已经锁定了他们。
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吴锦明在读研究生的儿子也给了不少建议,其中还有无数次的推倒重来、融合提升,可谓是精益求精。
吴锦明夺得世界冠军的作品“Under Contorl”(受访者供图)
“模型的制作,不仅考验动手能力,也涉及学科知识,例如工程力学、电气动力学、建筑工程等,还考验着创作者的设计、审美以及故事表达能力。”吴锦明说,比赛分为少年组、青年组、公开组。而其所在的公开组又被称为“死亡之组”,意为参赛人数众多、竞争程度激烈。评审从创意维度、涂装技术、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分。
实际上,在斩获GBWC世界冠军之前,吴锦明已斩获该项赛事2021年、2023年、2024年中国赛区冠军,以及2023年GBWC世界亚军。目前,吴锦明已是国际模玩领域的顶级玩家之一。
事业转型
重燃儿时梦想 开辟人生新赛道
GBWC,被称为高达模型“胶佬”最向往的荣誉殿堂。而“胶佬”,则是模型爱好者对自己所在群体的戏称,他们将模型称作“胶”——这一方面是指他们将一块块胶片制成自己理想中的模型,另一方面,是他们把动手拼装模型视为“胶着”的热爱。
2023年吴锦明的参赛作品“阿·巴瓦·库攻防战”(受访者供图)
吴锦明告诉记者,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像佛山的石湾陶,用的是陶瓷工艺,而我们胶圈,用的是一张张的胶片。”胶片这种材料看似唾手而得,但一个模型,从设计、喷涂到拼装,往往长达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凝结着“胶佬”们不少心血。
从模型“小白”到顶级玩家,非科班出身的吴锦明,其成长与蜕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持续努力。
吴锦明从小喜欢动漫、机甲,动手能力也强,曾梦想电视机里超燃的机甲形象,有朝一日能被自己重新设计和制作。然而,由于当时模型价格高昂,出生于普通家庭的他,并未能如愿。但这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梦想种子,敦促着他追求力量、突破极限、超越自我。
2021年吴锦明的参赛作品“FA-78改”(受访者供图)
20世纪90年代,中学毕业后,吴锦明在一家工厂当学徒,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迫不及待地花了七八十块钱买了一个高达模型,而当时他的月薪也仅有两三百块钱。此后,吴锦明开过铺、开过工厂,工作日渐繁忙,应酬逐渐增多,儿时的模型梦也被渐渐淡忘。
但吴锦明对动漫的喜爱从未磨灭。近十来年,他每年都会带儿子到香港参加动漫节,了解动漫界的最新动态。2017年,吴锦明从工厂经营转型到“胶圈”,他当时了解到原来内地设有GBWC赛区,曾经深埋心底的模型梦仿佛找到了落脚点。次年,仍是“小白”的吴锦明,认识了“胶圈”的一位大咖,在他的引导下,逐步熟悉GBWC赛事的比赛规则,洞开了模型世界的大门。
凝聚力量
成立工作室 盼带动“谷子经济”发展
三次全国冠军;两次代表中国参赛,一次世界亚军,一次世界冠军——优异“战绩”背后,既有吴锦明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也离不开其所在天驱工作室的驱动和支持。
天驱工作室内陈列的模型
三年前,在顺德容桂渔人码头举办的一场模型展,吴锦明认识了一帮同样爱好模型的青年人。大浪淘沙,核心成员最终策动成立了“天驱工作室”,寓意“千里奔驰,以精巧的模型重新认识世界”。目前,工作室共有8名成员,涵盖“70后”到“90后”,目前在全国的“胶圈”都颇有名气。
天驱工作室成员
转折出现在2023年。当年6月,天驱工作室在欢乐海岸PLUS举办了一场“科幻微缩模型展”,受到大小朋友的喜爱,这群青年人因此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在吴锦明看来,玩模型,并不是“玩物丧志”,它不仅能锻炼一个人的动手能力,也需要调动各学科的知识,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天驱工作室的成员也各有特长,例如,工作室创始人廖冠豪去年拿下2024GBWC公开组全国前十,另一创始人李振任曾担任bilibili《我的模神之路》官方评委等。
据吴锦明观察,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愿意让孩子接触模型,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发掘兴趣爱好。“参加比赛,我们希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接触模型,通过砌装、改装模型感受到手作的魅力。”
他表示,伴随着哪吒等国潮IP的火爆出圈,越来越多国产模型厂商在崛起;依托工作室,他希望将获奖作品孵化成系列创意产品,探索商业化运营,进而带动“谷子经济”这一新业态在佛山发展。此外,工作室也正在筹备推出模型体验课程,期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感受制造业大市佛山的新潮魅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名润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枫(除署名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名润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