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聂佩文 通讯员 谭书涵)近日,广州市南沙区港湾街道在鸦片战争大角山英烈墓前,庄严举行“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2025年港湾街道清明祭英烈活动。本次活动立足港湾街道红色文化阵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引导社会各界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清明祭英烈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由港湾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办,南沙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南沙小学协办。街道红棉老兵红色宣讲团、南沙社区与蒲州社区居民代表、鹿颈村退役军人代表,以及南沙小学师生等120余人参加活动。
追思先烈寄托深情
红色宣讲带来“红色传承”
活动伊始,全体人员整齐列队于纪念碑前,肃立默哀,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寄托最深切的哀思。随后,港湾街道红棉老兵红色宣讲团成员翟沛森、张小嬿、黄治军依次发言。“这座英烈墓,不仅是先辈们的安息之地,更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每一块碑石都在提醒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他们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深情讲述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事迹,详细介绍大角山英烈墓和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大家向先烈默哀致意。通讯员供图
讲述过程中,宣讲团成员引经据典,生动的语言仿佛让大家跨越历史的长河,与时代对话。南沙小学五年级的张同学说:“先烈用生命换来了和平,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勿忘国耻,守护来之不易的幸福。”随后,南沙小学学生代表们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南沙少年展未来》,不仅表达了对先烈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更展现了“少年强则国家强”,赓续红色血脉的坚定决心。
南沙小学学生代表们深情朗诵。通讯员供图
活动最后,红棉老兵代表、南沙社区党委书记和南沙小学师生代表上前整理缎带。全体人员依次绕行墓碑敬献鲜花并行三鞠躬礼,深切缅怀为保卫珠江口献出生命的英雄们。阳光下,墓碑前近百支素菊与远处波涛起伏的伶仃洋交相辉映,以最朴素的形式传递对英烈们的崇高礼赞。
活动人员上前整理缎带。通讯员供图
依托红色文化阵地
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坐标
以红色文化阵地为坐标,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底色,港湾街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大角山英烈墓,为辖区居民群众带来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据介绍,鸦片战争大角山英烈墓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港湾街道的大角山半山腰,天后宫左侧,雄踞虎门西岸,与沙角炮台隔江相望,扼守虎门水道出口,构成虎门要塞第一道防线。
鸦片战争大角山英烈墓。通讯员供图
为永久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烈,2009年11月11日,南沙区政府在原墓址一侧,重建英烈墓。2010年1月15日竣工。墓碑采用黑色花岗岩砌筑,高度为1840毫米,寓意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墓宽12.15米,寓意鸦片战争中大角炮台于当年的12月15日打响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炮”。如今,这座承载着民族血性与初心的精神丰碑,将爱国主义的活动厚植在港湾的大地上。
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仪式教育,引导青少年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珍惜当下幸福生活。参与者纷纷表示,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立德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