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天津工业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大学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创新作品大赛中,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简称“广州纺校”)五支参赛团队凭借出色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脱颖而出,斩获多项大奖。
本次大赛吸引了全国94所高等院校的1004件作品参赛,竞争异常激烈。广州纺校23、25艺术设计(电大班)的学子们凭借独具匠心的服装设计作品,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奖总数与质量均位居参赛院校前列,充分展现了学校在非遗传承与创新教育领域的卓越实力。
在备赛过程中,指导教师团队给予了学生们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从设计构思到制作工艺,从文化内涵到创新表达,都进行了细致的点拨。参赛团队成员们则刻苦钻研,反复打磨作品,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达到完美。
上图:一等奖作品:《归夙》作者:刘莎、吴瑕
下图:一等奖作品:《千鹤与飞》作者:罗锦源、曾晓烁、李晓晶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纺校的一等奖作品《归夙》和《千鹤与飞》均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归夙》以岭南文化木棉花图案和镬耳屋廓形为灵感,融合多种传统刺绣技法和非遗面料,呈现出精美的设计效果。《千鹤与飞》则以仙鹤为主体图案,结合传统刺绣技法和现代服装流行趋势,展现出古今结合的独特风格。
上图:二等奖作品:《天神的哑水》作者:李振、张梦梦、李晓晶
下图:二等奖作品:《青鸾》 作者:刘美玲、曾锈莹
此外,二等奖作品《天神的哑水》、《青鸾》和《棕韵幽澜》也各具特色。《天神的哑水》灵感来源于中国神话,运用传统面料浮雕图等技法,展现出和谐之美。《青鸾》汲取了《山海经》中神兽“青鸾”的灵感,运用多种传统刺绣技法和材料,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青鸾”形象。《棕韵幽澜》则源于中国传统油纸伞,以现代设计手法将油纸伞之美融入丝质丝巾,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增添时尚气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