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广东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出炉。预算报告显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预计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万亿元,增长3%。
去年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及债务转贷支出6670亿元
据统计,2023年广东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万亿元,增长4.3%,总量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省财政厅介绍,财政收入全年总体平稳,与当前经济形势相匹配。财政支出保持适当强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5万亿元,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基层财政保持平稳运行。
广东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全年省下达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及债务转贷支出6670亿元、增长10.4%,其中七成投向财力相对薄弱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力保障市县基层财政平稳运行。此外,落实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2000亿元。
专项债券对稳住经济大盘、扩大有效投资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广东财政统筹用好新增债券4968亿元(含专项债券4633亿元),以及254.71亿元中央增发国债资金,其中,专项债券资金优先支持在建续建项目,近八成落实到交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带动投资明显的领域,积极支持白云机场三期、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项目加快建设使用。据介绍,2023年底全省专项债券资金已基本使用完毕,对推动形成有效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全省财政民生类支出1.3万亿元
2023年是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当年,省财政新增安排重点任务保障资金155亿元,加上延续安排的其他资金,省级安排“百千万工程”相关领域总投入达到1490亿元。
同时,全力支持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省级投入272.43亿元,增长近3成。其中省财政投入38亿元,2023年1-11月,引导推动8565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带动技改投资增速创6年新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2023年全省财政民生类支出1.3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七成。广东财政坚持“小切口大变化”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启动实施“民生十大工程”五年行动计划。其中省财政投入41.53亿元,统筹采取税费减免、就业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教育支出规模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其中,省财政投入193.94亿元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推动市县“双减”政策走深走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今年坚持稳字当头、以进促稳
2024年财政收支形势如何?省财政厅分析,从财政收入看,随着国家和省出台的系列稳经济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广东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从财政支出看,广东省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促发展、惠民生的支出需求巨大。“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入建设关键期,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支出都需要加强资金保障,财政支出仍在刚性增长。总的看,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仍有压力。必须坚持稳字当头、以进促稳,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为中央和省的重大部署落实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今年,预计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万亿元,增长3%。支出方面,广东财政着力释放积极信号,保持适当财政支出强度,努力挖潜增加可用财力,确保财政总的支出规模有所增加,更好发挥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形成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撑。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1.87万亿元,增长1%安排。
今年安排“百千万工程”相关领域总投入达到1534亿元
重点政策支出安排方面,广东财政坚持“头号工程、头等保障”,省财政整合设立215亿元的“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保障专项资金,较上年增加60亿元,精准聚焦保障重点任务;加上延续安排的其他资金,省级安排“百千万工程”相关领域总投入达到1534亿元。其中,扩大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试点范围。引导各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带动实现富民兴村。安排21.4亿元,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促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今年,省财政安排39.41亿元,支持实施“技术改造十条”,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技改金融支持方式,撬动金融机构加大企业技改资金供给,助推工业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眼战略关键领域,重点支持工程化攻坚和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链韧性。
2024年,围绕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全省安排696.12亿元,其中,省级安排304.3亿元,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全省财政投入24.9亿元重点支持强化就业服务能力支撑;强化“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技能人才支撑。全省财政安排197.5亿元,重点支持提高乡镇“三所学校”和县域高中办学质量;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