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深圳数据交易所获悉,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近日在深圳数据交易所签订4笔气象数据产品交易,将气象数据与各行业应用场景相融合,完成场内闭环流通交易。此次多场景多类型的数据交易体现了气象数据的多元价值,推动了其在不同行业的深度应用。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先后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架了6款深圳本地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涵盖市级、区级定期时间段内包括日平均气温、日累计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该类数据产品应用于各行业场景,推动气象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融合创新,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防灾减灾科学化、社会治理智能化、产业发展高端化。
4款气象数据产品将在不同行业流通与应用
据了解,此次气象数据产品交易,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的气象数据产品与卫生社会组织、气象减灾组织、高校及民营企业的气象数据供需双方高效对接。气象数据产品运用于卫生组织方面,相关数据产品交易将用于大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复合暴露对健康的长短期影响的科研场景中,将评估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复合暴露对健康结局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探索不同污染物类型结合不同气象因素下的时空分布差异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健康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数据产品应用于气象减灾组织方面,相关数据产品交易将用于将气象数据用于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为定点片区防灾减灾或工程建设提供建议。
高校对气象数据产品的应用方面,将利用多源出行大数据与精细气象数据,针对多种交通方式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出行韧性进行定量分析与深入研究,探讨气象与建成环境对绿色出行作用的时空异质性规律,为加速碳达峰与碳中和进程提供支持。
气象数据产品在民营企业的应用方面,则是民营企业基于对特定时期内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可为受天气波动影响较大的户外体育活动提供有效的活动举办时间参考。
此次多款气象数据产品通过深圳数据交易所交易平台完成数据交易闭环,促进了气象数据在不同行业的流通与应用,激发了气象数据要素的价值,推动了气象数据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为社会经济各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