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至29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银龄健康,从心启航”。记者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广东同步启动宣传周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向老年人普及老年期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压力应对与情绪疏导方法,面对面为老年人开展心理服务,推动健康服务直达基层。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80%以上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设置了老年医学科,94%以上的创建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加速推开,在21个地市全面部署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全省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增至574家。自2022年起,部署全省124个县区开展老年心理关爱项目,广东已申报的心理关爱点达到204个,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社区或村设有“老年心理关爱点”的目标。
走访:老年人心理问题不是失眠这么简单
“我长期有失眠问题、情绪很容易焦虑,自从家门口的社卫设立了睡眠心理中心,我就如同找到了家门口的心理‘按摩驿站’。”50多岁的陈阿姨(化名)家住昌岗社区,是一名地道的老广,她坦言,随着身体衰老机体退化,失眠问题一直困扰她多年,逐渐产生的焦虑情绪让她频频到三甲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就诊。由于就诊人数多,排队时间久,她感觉到每次开药都要耗费不少时间。
精神科医生进驻社区。
从去年2月开始,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海珠区卫生健康局结合辖区老年人群分布、社区医院专科服务能力有关实际,选取了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昌岗街穗花北社区作为老年人心理关爱点项目。昌岗社卫结合国家基本公卫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脑健康筛查等工作,借助中心心理睡眠中心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关爱点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心理、认知等综合性评估,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我们对穗花北社区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816名进行主动摸查,截至去年11月,为556名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干预管理:一般人群364人,临界人群68人,高危人群74人。”海珠区昌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婉华介绍,通过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主动排查,老年人心理状况处于临界或高危情况的占比超过两成。
“老年人心理问题不是睡不着觉、开点安眠药这么简单。”海珠区昌岗街社卫老人心理关爱项目负责人、精神科主治医师何锦坤介绍,自昌岗社卫设立首个基层社卫心理睡眠中心以来,最为常见的就诊情况是老年人过来开安眠药,“仔细问诊,或者跟老年人多聊几句,往往发现他们的问题不是睡不好觉这么简单,有的需要心理方面的干预。”何锦坤介绍。对于每一位首诊的老年人,何锦坤看诊时间一般都要50分钟。通过对老年患者专业评估,一部分老年人在找到自身情绪问题的症结后,通过在心理睡眠中心定期做心理治疗等方式,顺利停掉了安眠药;对于一部分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老人,何锦坤通过社卫—三甲医院的绿色转诊通道,给予老年人专业的就诊建议和便捷的就诊通道。
何锦坤介绍,他曾接触一个很典型的案例,这名患者突然遭遇了家庭的变故,在应激反应下出现了持续失眠、焦虑的情况,在安排了两个月的安眠药物治疗后,何锦坤通过给患者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方式,改善了其焦虑抑郁的情绪,患者顺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
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打造家门口的“心理驿站”
“去年老人心理关爱项目排查到心理处于高危状态的社区老年人有74人,目前我们安排了家庭医生团队定期随访,也通过心理睡眠中心的专家给予专业指导,通过多学科、多团队持续协力,这些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陈婉华介绍。
据介绍,昌岗街社卫作为基层社卫,在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关爱和探索实践正逐步推进。一方面,通过免费体检、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日常看诊等方式,主动排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开设家门口的心理睡眠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心理科医生看诊、心理指导、中医药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服务,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心理按摩驿站”。
此外,目前,广州市海珠区已成立了四个城市医疗集团,分别由四家综合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基层社卫跟四家医院建立了便捷的转诊通道,“我们接收到有需要的基层患者后,可以通过市一级的转诊平台进行转诊,也可以通过分别建立好的四个微信群,把居民资料、诉求发到群里,得到迅速的响应,当天转诊,当天就可以在综合医院就诊。”据介绍,去年昌岗社卫的老年人,有四名已通过转诊通道及时触达综合三甲医院精神心理科医生,得到专业的治疗和帮助。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