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广东疾控发布最新的“蚊子地图”,2024年6月上半月,全省共监测到49个媒介伊蚊高密度监测点所在镇街,其中广州市最多,有22个,其次为深圳市,有19个。广东疾控提醒,现阶段,广东省已进入登革热流行季,所处地区的媒介伊蚊密度越高,发生登革热流行的风险越高。今年5月起,我省部分地区已陆续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广东疾控提醒,倡导上述“上榜”地区的市民家庭做好灭蚊、清扫积水等工作。
“蚊子地图”最新发布 广州四区这些镇街“上榜”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风险提示指标包括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法BI)和成蚊密度(诱蚊诱卵器法MOI)。当BI>20或MOI>20时,意味着媒介伊蚊密度较高。当一个地区出现多个监测点BI>20或MOI>20时,意味着该地区登革热流行风险较高。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查阅表格发现,根据最新发布的6月上半月“蚊子地图”监测,广州的22个镇街主要来自荔湾区(4个)、越秀区(7个)和天河区(7个)和黄埔区(4个),具体为:荔湾区(昌华街道、多宝街道、岭南街道、海龙街道),越秀区(北京街道、人民街道、农林街道、大塘街道、白云街道、矿泉街道、登峰街道)、天河区(五山街道、凤凰街道、车陂街道、黄村街道、天河南街道、兴华街道、棠下街道)和黄埔区(穗东街道、长洲街道、云埔街道、九佛街道)。
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
据了解,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在严重情况下,登革热可以致命。
目前并无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无积水就无幼虫,无幼虫就无成虫,无成虫就无登革热传播。
因此,倡导以上地区的市民家庭内可以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防蚊灭蚊物品,灭杀成蚊:要积极行动,预防伊蚊叮咬翻盆倒罐清积水,减少伊蚊幼虫的孳生。
另外登革热主要通过“病人→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要尤为注意预防伊蚊叮咬,防患于未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