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监督,包括山东省、贵州德江县、甘肃夏河县、海南昌江县等地,均发布了对“校园餐”违法行为举报奖励的公告,鼓励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校园餐”进行监督。(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调料发霉,吃出蜗牛”“菜品变质,存在异物”……近年来,学校食堂问题时有所闻。校园餐出现问题,成了不少家长的“心病”。从相关曝光来看,“问题餐”浮出水面,往往始于家长们的发声和质疑。但这些个案背后,其根源或许早已潜藏于配餐链的每一个环节。采购源头把控不严,加工缺少卫生标准,营养搭配随心所欲,配送环节监管疏漏……这些都可能成为影响校园餐安全的因素。
校园餐的安全议题,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信任、制度监管、企业良知与家长期盼,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与广泛性。在信息不透明、监管难覆盖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下,有效扩大违规食品的检索范围、降低违规校园餐潜入校园的风险,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庄严承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既要注重制度的刚性约束,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要激发社会的柔性力量,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渠道,让学校、家长与全社会形成合力,让食品安全监督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举报有奖机制,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能够有效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巩固校园餐的守护防线。可以说,此举不仅是对社会监督力量的有效激活,更是对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不过,奖励之余,还要在后续跟进上多下功夫——查实举报线索,建立高效透明的处理机制,让每一个违规行为得到严厉的惩处。唯有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才能进一步激发社会监督的正能量。
广州日报评论员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