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不少视频博主发现了广州批发市场这个“宝藏”——“我在广州批发市场买衣服‘杀’疯了”“勇闯广州版‘小义乌’”等视频,获得了数以万计甚至上亿次的播放量,让更多人看到了广州批发市场。(2月11日《广州日报》)
从以物易物的原始集市,到货如轮转的城市商圈,批发市场向来是人流、物流集聚的区域之一。满城货品满城商,十里长摊十里忙。一个专业化的批发市场不单是货物集散地,有的甚至演变为“著名景点”“城市地标”,如广州十三行、义乌小商品城、上海七浦路等,游客络绎不绝。当批发市场“携手”文旅,不仅是文旅产业的一次“出圈”,也是批发市场的一次“破圈”,既可以点燃消费热情、释放消费活力,也能促使批发市场换挡更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专业市场发展领先全国。拥有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专业市场集群,涉及花鸟鱼虫、家具美妆等众多领域;形成享誉全国的流花矿泉服装、站西鞋材、狮岭皮革等十多个产业集群……“家底”殷实、优势突出,为广州汇聚了商气、吸引了流量,“大小批发市场,好逛又好玩”“行家去入货,游客去休闲”。接下来,如何乘“市”而飞,接住文旅消费这波流量?
挖潜内涵。回溯近几年的文旅热潮,无不是有特色、有故事、能体验地域文化的地方更能获得“偏爱”。广州各类批发市场历史悠久,背后沉淀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比如,广州十三行服装市场可追溯至清代“一口通商”的历史;一德路干货市场的骑楼建筑,则是广府文化的独特符号。抓住游客市民对在地文化、沉浸体验的需求,深入挖掘不同批发市场的文化底蕴,并“上新”场景和产品,打造独特的吸引力,让文旅流量激发批发市场的消费增量。
升级服务。提到批发市场,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拥挤”“混乱”等场景,这属刻板印象。事实上,广州的批发市场早已升级。接下来,仍需在服务上加码,给市民游客更好的体验感。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基础设施,如设置休息区、导览标志等;另一方面,要优化“增值”服务,如规划设计特色游览线路、融入互动体验环节等,尽可能让来者满载而归、不枉此行。
广州日报评论员庹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