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明天又是爆单的一天”“这个点才下班,睡三个小时继续干”,这是许少武的朋友圈常态,忙碌的他和火爆的订单早已是家常便饭。“95后”许少武也从一名酒店厨师成为全职上门私厨。(5月13日《华西都市报》)
现杀现做的活鱼、文火慢炖的老火汤、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家常菜……随着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对品质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好好吃饭”成为一种刚需。在食品安全与健康考量的双重作用下,有人开始将目光从“外卖续命”转向“上门做饭”。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上门私厨像“旋风”一样席卷了各社交平台,成为颇受欢迎的“网红”职业,不少擅长做饭的厨艺爱好者都跃跃欲试。
家庭用餐也好,商务宴请也罢,作为一个服务新行当、就业新赛道,上门私厨日渐走俏,甚至已经跳出“打零工”、做兼职的局限,逐步走出了一条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一边是生意火爆,尤其节假日预约不断;一边是竞争激烈,越来越多五星级大厨入行——需求的火热催生了供给的繁荣。
作为“舌尖上的服务”,上门私厨这一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先看机遇。对从业者而言,最直接的吸引力莫过于“钱景”。据许少武所说,这几年来,其一心一意深耕上门私厨行业,不仅成立了自己的团队,收入相比之前翻了几番,更有甜头、有奔头,才能吸引越来越多入场者,提供更优的服务和体验。再说挑战。对消费者来说,选择上门私厨背后也有一笔明白账。稍加梳理网友评论,性价比、安全性、陪伴感、社交属性等都是被高频提及的诉求。这也表明,如何保障服务品质和食品安全,是所有从业者必然面临的考验。
总体来看,上门私厨火热,折射的是人们回归生活的态度。一种新业态不想沦为“一时的热闹”,就需要探索长久发展的商业模式,大力破解“成长的烦恼”。比如,可以参照网约车、家政等成熟的服务管理模式,确定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核,完善合同签约、支付方式、纠纷解决路径等事项,提升服务的便利化、透明化、规范化水平,更好地为美好生活加分。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