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5月下旬举办的十五运会U16女子足球比赛,是广州赛区作为全运会主战场的首次亮相。作为承担本届全运会第一个正式比赛项目的四大场馆,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周边精致街区已首批完工,为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良好环境。
5月19日,记者率先探营,精致街区标杆各具特色,异曲同工的是都以“兼顾赛时赛后利用”为原则,与市民共享办赛成果。
5个精致街区标杆,一街区一特色
市执委会介绍,广州赛区以迎全运为契机,围绕30个场馆开展17个精致街区建设,着力优环境、提品质,树立新时期广州建设精致城区的标杆,高质量保障全运赛事。广州通过打造精致场馆、精致赛区、精致街区,汇聚成为精致城区,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彰显一座城,幸福一座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周边改造后的精致街区环境
广州赛区通过完善机制标准,以全周期理念打造精致街区,突出重点街区,实现一街区一特色,重点打造省奥体中心、天河体育中心、省人民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大学城体育中心等重点场馆及周边5个精致街区标杆。其中,省奥体中心开放场馆二层平台,成为市民可全天候使用的高标准空中健身跑道,街区优化奥体北广场、南广场等多维复合空间,开展6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精准提升,打造高品质的精致赛场与开放的精致街区。
同步推进的还有14个运营地铁站的环境品质提升工程,确保地铁出入口场地与市政场地一体化衔接。4个在建地铁站点重点优化环境品质,景泰站、白云文化广场站提升站点与场馆、酒店群之间的通道空间品质;广州体育馆站无缝衔接周边体育馆、公园,打造高效接驳、绿意盎然的一体化街区;天河路站局部拆除围蔽区域,既有利于赛时景观美化与人群疏散,也不影响赛后正常使用。
首批精致街区抢先看
天河体育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
“十”字格局升级为“无界”体育公园
天河体育中心南广场
共享开放,是天河体育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的关键词。过去“十”字格局的天河体育中心,将升级为“无界”全民共享体育公园,在原本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的基础上,增加多条与外部连接的通道,取消多层围蔽,让空间更开敞通透,令市民不知不觉走进天体。
“我们打开天体东北与西北两个街角空间,将原本功能单一的封闭绿地改造为开放活泼的口袋公园,释放公共空间约960平方米,打开后的场地成为融合林下休憩、康体、慢跑等功能的城市绿色休息站。”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居景观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教授级工程师陈智斌说。
天体西北街角空间改造为开放活泼的口袋公园
无障碍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十五运会后紧接着就是残特奥会,广州首次提出全民全龄友好的“零障赛区”理念,助力打造无障碍标杆城市。记者在天体北门看到,改造后的车行道与人行道衔接处实现了零高差,轮椅使用者、拖行李箱的市民都能“丝滑”通过。
市执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天体在东北、西北绿地公园新建2处轮椅坡道,将五个主出入口改造成全宽式缘石坡道,消除残疾人坡道与路面接壤处的高差,严格控制路面坡度,并使用防滑石材盲道,确保行走舒适性。同时,改造将小型市政设施有序并入路侧设施带,占道环卫房与公厕巧妙融入街角绿地,优化慢行空间,保证通行空间顺畅无阻。
作为先行示范标杆,天河体育中心街区建设注重细部构造做法,用“绣花”功夫开展精致街区建设。南广场树阵坐凳采用的一体化预制城市家具材料,不仅观感细腻,还缩短了建设工期,而且耐久可靠。周边街区人行道尽可能保留原有铺装材料,开展精致修补约2.2公里,现状人行道约6870平方米的黄金麻铺装继续使用,仅更换杂色、破损的铺装。
天河体育中心将升级为“无界”全民共享体育公园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及周边精致街区
打通传统纪念轴线,为一棵大榕树让道
地处越秀区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周边精致街区将激活这块岭南体育文化活化石,充分展现老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改造通过拆除省体场北侧部分看台,增设联通平台衔接英雄广场,打通一条南北纵贯“烈士陵园-英雄广场-省人民体育场”的750米传统纪念轴线,实现三大空间的无缝连接,与烈士陵园共同搭起一条城市文脉桥梁。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和英雄广场
“省体场周边拥有中华广场、地王广场和流行前线(现更名为未来城)三大商业体,改造系统梳理商场和临街商铺的业态,结合较场西路、较场东路市政提升统筹考虑,打造微流线型一体化共享街区,推动城市空间与人流、商业的有机融合发展。”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粤建环艺院景观一所副总建筑师区展辉说。
在英雄广场面向中华广场一侧的闲置绿地,改造打破原有零散的植被格局,搭建阶梯式竹木平台,打造集晨练、商业休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林下社交场域。“看到改造效果后,听说中华广场也在谋划升级外立面等,增强空间的呼应。”区展辉说。改造还强化与地王广场的互动,通过舒朗绿化,形成序列严整、光影交错的林荫,与商业外延形成昼夜联动的“慢行+消费”场景。
复合型林下社交场域
在较场东路,一株屹立在马路中间的老榕树格外醒目。“这棵大树一直是街区的地标,原本旁边的道路很窄,树下常常停满了共享单车和电动车。我们在地铁口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将其与大树有效隔离,改变昔日乱停放的现象。同时,改造通过拓宽道路,环绕榕树新设一圈树池,以此分流双向车道,更好地起到保护大树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其地标性。”区展辉说。
“整个改造过程中,我们没有砍伐、迁移一棵树,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升级。”区展辉以烈士陵园地铁站A口进入英雄广场的人行道为例,过去这条通道只有1.5米宽,如今增加到3米,这个宽度刚好是以两边的树木为界,改造只去除低矮的灌木丛。完工后,遮阴的效果不减,市民走起来更宽敞舒适。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周边改造后的精致街区环境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
彩色道路凸显青春活力,街区融入自然山水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体育场
在高校云集的小谷围岛,青春活力是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及周边精致街区建设的重点,工程致力于打造色彩靓丽、活力四射的青年文体街区。大学城体育中心北门对出的内环路上,一条橙色的非机动车道与绿树形成鲜明对比,洋溢出跃动的大学生气息。
“改造新增彩色非机动车道约58千米,通过色彩演绎,彰显青年的活力。”十五运会广州执委会场馆建设部技术处高级园林工程师陈雄说。其中,内环路以活力橙为底色,串联体育中心、攀岩运动中心、广州雕塑院等承载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中环路以文化蓝为底色,通过天桥连接高校教学区和生活区,是与高校联系最紧密的一条路;外环路以科技红为底色,串联广东科学中心、超算分布式能源站、中关村青创会等科技园区,是最具创新感的一条环线。其他区域道路以自然绿为底色,建成辐射整个岛、连接各个区域的生态道路。
广州大学城攀岩运动中心
与中心城区的街区不同,大学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精致街区建设结合中心湖公园及周边自然山体,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态体育公园。工程改造绿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将学校、公园、医院出入口,路口端头等人流密集处改造为草坪,塑造特色开敞空间,增加景观通透感;在体育场馆周边节点及路口端头处营造色彩地被或花境,呼应全运会的热烈氛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铭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