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是许多人熟知的父亲节。这个当下流行的非官方法定节日的“父亲节”,起源于美国,而后传于世界各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 20世纪40年代,我们也设立过父亲节。
一九四五年,中国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上海《申报》提议,胜利是无数将士前赴后继,英勇杀敌,他们的这种大无畏精神,是父辈平日教养和随时激励的结果。所以,应设立一个感恩父亲的节日,以纪念战争中阵亡将士的父亲们。
《申报》倡议以每年的8月8日为父亲节,并号召上海市民一同来过“父亲节”。到那一天,子女便会佩花以作感恩,父亲健在者配红花,逝者佩白花。但这个父亲节在中国并没有流行多久,至今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中国版本的父亲节了。
其实,我国最早提出父亲节概念的是孔子,只是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是古人认为孝顺父亲是须持之以恒的“必修课”,没必要设立一个节日提醒大家记住父亲。而诸如给父亲过寿等,都蕴含着人们向父亲表达的爱与感恩。
孔子认为,人类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为重要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尊敬父亲更为重要的了。”严父莫大于配天”一句,言下之意是敬父如敬天。古代祭天是哪天?按古代礼仪,祭天的时间是每年的冬至。
因此,我们要记住每年的冬至日,就是传统文化中的父亲节。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向军
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