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来买单!”日前,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自掏腰包宴请宾客,两桌花费1100元并公开账单。这一朴素举动在舆论场引发热议。(7月1日上观新闻)
长期以来,部分人对领导干部的行为边界存在模糊认知,将其工作场景局限于严肃的会议桌前、庄严的办公场所,似乎“一把手”就该时刻保持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形象。高洪波走进餐馆自费消费,用实际行动打破了刻板印象,表明公职人员首先是普通公民,与万千群众一样,有正常的消费需求与生活场景。他们走进餐馆、购买商品,与普通消费者并无二致,不应被特殊化、标签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治违规吃喝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个别干部谈“吃”色变,甚至合理的消费行为也会遭受无端质疑。如此,不仅束缚了干部群体的手脚,让他们陷入“不敢为”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市场的正常发展。而高洪波主动消费的行为,正是对此的有力回应:纠治违规吃喝的歪风邪气,绝不意味着要扼杀正常的人间烟火,更不是要让干部在正常生活中如履薄冰。
领导干部带头消费,并非“作秀”之举,而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当下,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但受多重因素影响,消费市场活力尚未完全释放。此时,公职人员以身作则,向社会传递提振信心的信号——政府鼓励消费、支持市场,愿意与群众站在一起,共同激活城市的经济脉搏。荣昌区委书记的这两桌饭,吃的是地方特色美食,暖的是商家的心,提振的是整个区域的消费信心。它告诉商家和市民:不必焦虑,政府与你们同在;大胆消费,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值得守护。
整治违规吃喝,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但在执行过程中,要防止“一刀切”的偏差,不能将正常消费与违规吃喝混为一谈,要厘清“公”与“私”的边界:公款吃喝、利益输送,必须零容忍;而公职人员以合法收入进行正常消费,不仅无可厚非,更值得鼓励。领导干部走进街头巷尾,与群众围坐一桌,共享美食、共话家常,传递的是“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打破的是官民之间的无形隔阂。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干部与大家同呼吸、共命运。
区委书记的这顿便饭,是一堂生动的“民生课”,也是一次有力的纠偏行动。它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既要守住纪律底线,也要保持民生温度;推动经济发展,既要靠政策发力,也要靠行动示范。期待更多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为市场注入信心,为民生增添暖意,让城市的烟火气更旺,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
(广州日报评论员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