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南华早报》首届中国年会在广州南沙举办,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商界领袖、投资家和学者等相聚南沙,亲身体验快速发展的大湾区带来的巨大机遇。
据悉,这是《南华早报》在内地举办的首次中国年会,旨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更真实地呈现和展示大湾区故事,更好地链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顾问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等嘉宾参加年会并致辞。
“作为一个四年内来南沙近100次的香港居民来说,我应该有资格向大家道一声:欢迎来南沙。”梁振英致辞时表示。梁振英向到会的嘉宾推荐了多个南沙“最大”——国内最大的商业航天固体火箭生产基地之一、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最大的整车制造汽车城之一、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之一等,他还提及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均在建造二期工程,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名学生家长表达了报名入学的强烈意愿,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到2025年九月份在校学生将超过1500名。
梁振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国家重大战略,《南沙方案》关键词之一是面向世界,香港作为链接大湾区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发挥重大作用。《南沙方案》赋予了南沙双15%的税收优惠政策,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2021年成立以来,已设立14个组别,推进南沙和香港在航运、金融、科技等14个领域的深化合作,落地不少成功案例,“我每次都和邀请的代表团说明,来南沙实地考察没有两周以上的时间是不够的,这里有太多值得看、值得了解的地方”,梁振英呼吁更多的港澳人士通过南沙这个重大平台融入大湾区发展,分享机遇和未来。梁振英肯定了媒体的作用,“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讲好大湾区故事,让境内外读者对大湾区的发展潜力、粤港合作更了解、更重视;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把握好大湾区机遇,来南沙、来大湾区走一走。”
创刊于1903年、总部设在香港的《南华早报》拥有遍布亚洲和美国的记者团队,目前在内地已开设4个记者站,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新闻媒体。《南华早报》首席执行官苏嘉缓表示:“我们很高兴成为首个在大湾区举办此类活动的香港媒体。通过此次年会,我们邀请的来自东南亚、欧洲和中东的嘉宾将有机会见证大湾区的激动人心发展,并与当地活跃企业交流。作为有120多年历史、深耕香港报道的媒体,我们致力于发挥主导作用,提升香港作为连接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超级联系人的地位。”
《南华早报》总编辑谭卫儿补充道:“2025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六周年,本次会议将提供一个独特平台,深入探讨推动该地区成长的关键领域,包括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清洁能源。我们期待这个平台能够发挥其影响力,促进大湾区与全球商界的紧密联系。”
本次年会演讲及讨论主题包括:南沙区:大湾区的大门——解锁经济潜力和全球商机;描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化和创新的十字路口;连接点:大湾区在不断变化的全球环境中的增长之路;改造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进制造;医药革命:大湾区在生物医药、制药和医疗科技的创新等。在年会翌日还安排了南沙芯粤能半导体、芯聚能半导体、晶科电子、领为视觉车灯综合展厅的实地考察,展出介绍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及南沙LED产业链条。除了南沙芯片产业考察团,嘉宾还可选择华为和比亚迪这两个其他考察目的地。
“南沙有‘立足湾区’的底色,是一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湾区明珠;南沙有‘协同港澳’的渊源,是一个促进粤港澳融合发展的天选之地;南沙有‘面向世界’的胸怀,是一座吸引着海内外投资者双向奔赴之城。”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表示,南沙有无限机遇、无限可能,期待与各界人士携手唱响更多“春天的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莫伟浓 通讯员:罗瑞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