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缤纷的植物世界里,报春的不仅仅只有梅花,还有一类美丽的植物,名字就叫“报春”。今年春节期间,“粤”字号广东报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开花,首次在大众面前揭开神秘面纱,俨然成为春天里的“大明星”。
▲广东报春花淡红色,每片花瓣有一个V形的缺口,十分美丽
学名中自带“广东省”的报春花
报春花是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的统称,与杜鹃、龙胆并称为“中国三大高山名花”。报春花大多早春开花,中文名“报春”和属名“Primula”均含有“早花”的意思。
广东报春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0厘米,叶倒卵形,贴着地面生长,纤细的花葶自叶丛中抽出,叶和花梗上都有锈红色柔毛,花冠淡红色或蓝紫色,喉部有黄色斑块,小巧玲珑。
▲广东报春的叶和花梗上都有锈红色柔毛
据华南国家植物园方面介绍,广东报春(Primula kwangtungensis W.W.Smith)的学名由植物学家Smith于1937年发表,依据的模式标本由高锡朋(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采集家)1934年3月28日采自广东乳源。
广东报春稀有,自发表后的70多年间,仅1942年陈少卿(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采集家)在广东乐昌采集到标本,此后再无报道。近年来,经过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人员多番努力,“消失”的广东报春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广东报春模式标本(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供图)
“目前广东报春仅存6个野生种群,其中2个分布于广东省内,这些野生种群的相继发现,为全面揭示广东报春的形态变异式样、适应性特征和濒危机制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
▲野外的广东报春生长在常年潮湿且遮阴的岩壁
未来有望跻身新春年宵花卉市场
广东报春对环境要求较为严苛,可以指示分布区域的环境优劣以及生物多样性,看似不起眼的“小草”实则拥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异花传粉(二型花柱现象)和物种进化等的好材料。
▲广东报春脆弱又美丽,其单株花量可达30朵
“广东报春是中国特有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濒危,也是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介绍,全世界报春花属植物约有500种,我国约有300种,是报春花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以及多样化中心,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等高山地区,广东仅分布两种,因此广东报春显得格外珍贵。
▲广东乳源模式产地分布的广东报春
2025年春节花展期间,恰逢广东报春绽放,为新年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和浓浓的喜气。广东报春的花期在2月至3月,不但花儿雅致,且株形优美、叶片青翠,是培育年宵花卉的重要种质资源。
▲人工栽培下的广东报春植株
在报春花属植物的科学研究、物种保护、栽培繁殖等方面,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陈封怀教授、胡启明教授等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前赴后继,孜孜以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这种人工繁育下的广东报春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新春妆点更多美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通讯员:徐源、陈又生、吴兴、张步云、李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