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莺飞草长,如果你带着孩子去江南。叶嘉莹教授的弟子黄晓丹博士建议你带上一本《陶庵梦忆》,每读一篇文章,就走一个景点,吃一吃美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想要觉醒孩子“古文胃”,“文火慢炖”才入味。为什么是《陶庵梦忆》呢?因为这是“明末第一才子”的张岱的作品。他曾经住绍兴、苏州和杭州,喜欢漂亮衣服、骏马烟火、戏曲音乐、古董花鸟、书籍诗歌,但他最爱的还是土特产。他在《陶庵梦忆》中列举了很多土特产:苏州特产山楂丁、山楂糕、松子糖、白圆、橄榄脯,北京特产苹果、黄芽菜、白菜,山东特产羊肚菌、文官果和秋白梨,福建特产牛皮糖、福橘饼……
带着孩子边走边阅读,对比下古往今来,是一种很好的旅游和学习的方式。
除了张岱,黄晓丹老师还特别提到了另一位吃货才子,那就是清代的散文家袁枚。袁枚写的《随园食单》,是一部记录饮食的著作,书中提到了云林鹤、假螃蟹、鸡松、蜜火腿等,美食数不胜数。这一份真实而鲜活的体验,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共鸣。“舌尖上的古文”也更容易获得小朋友的喜爱。
黄晓丹博士研究古典文学多年,根据自己的课堂经验,编成《古典文学寻宝记》,以古今相通的个体体验,构建了一个可以碰触的古典文学世界。68位古人,118部作品,学者的视野,儿童的视角,激发小朋友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古典文学寻宝记》给孩子们介绍文化名人很接地气,做到了真正为圣人祛魅。书里说孔子的儿子也不喜欢读《诗经》,庄子特别喜欢开玩笑,陶渊明也会恨铁不成钢。陶渊明在《责子》中写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意思是自己的五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喜欢学习的,唉,还是借酒浇愁算了。谁说古代圣贤“不食人间烟火”?“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也会发愁孩子的学习呢。这样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文化名人更为可亲。
春天真实游玩的季节,看看草木感受大自然。也是感知生命、变得舒展而丰盈的好时机。看完这本书再春游,孩子们会发现,原来,古典文学的世界里有那么多好玩、有趣和美的东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