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啊各位!”一句带着“广式关切”的见面问候,揭开了港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粤”讲“粤守法”粤语口语训练营的序幕,队内30余名非粤语籍队员在特邀讲师的指导下开启了“粤语通关之旅”。当南腔北调遇见九声六调,一场提升执法服务能力的行动已悄然启动。
本次培训立足执法实务需求,采取“场景模拟+文化解析”双轨教学模式。讲师首先通过“示范演示-集体跟读-趣味接龙”三阶段语言训练,普及了“老广”的常用礼貌用语,迅速激活课堂氛围。随后,又在精心设计的“亮明身份”“检查证照”等多种执法实务场景中,活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互动形式,系统讲解粤语日常用语、专业术语及沟通技巧。
课堂上,讲师还结合岭南文化特色,深入解析方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帮助学员准确把握语言运用中的情感表达与分寸。比如:用“帮手”替代“帮忙”更自然贴切;将“你们都各退一步”改为“大家都让一让啦”则更能取得当地人的理解与配合。参训队员积极参与互动练习,大胆开声练习诵读,细细体会语言背后的人文情愫,为提升执法亲和力与沟通效能注入实践智慧。
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语言是连接群众的桥梁,强化执法人员的粤语沟通能力,既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执法为民”理念的具体实践。“我们只有听得懂、讲得明、悟得到,才能更好地履行执法职责,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的沉浸式粤语课堂与英语口语训练营,共同构筑起港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语言服务的“双子星”体系。当“Can I help you”的国际范儿遇见“有乜可以帮到你”的广府情,执法队员既能用英语架起联通世界的桥梁,又能以粤语叩开街坊邻里的心门。这种语言能力建设让执法服务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市井温度,用多元语言密钥打开湾区发展的无限可能。
【记者 聂佩文 通讯员 谭书涵】
【编辑 黄晓霞】
图片、消息来源:港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